鬼节的传说_中元节的传说,习俗和古诗

母鬼节的传说是真的吗?2017-09-29
关注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湖南一个离县城比较近的村子里 。而这边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习俗,那就是每一年的农历七月十几号,每家每户都会买些祭品回来,放至堂屋的灵位前祭拜,并接逝去的亲人回来过节,这里称呼“鬼节” 。
几十年前这个村里有个叫刘二的人,生下来长到三岁时得了一场怪病,后导致右脚有些跛,成年后村里人都叫他二跛,一直到四十有余 , 好不容易才找了个脸蛋毁了容的姑娘成了家 。本来这二跛找的媳妇,在原来是个远近有了名的美人胚子,追求她的男孩是不计其数 , 但因在她十八岁那年,家中过年因烤腊肉,半夜失火把木房烧成了灰烬 。虽说她被人救了出来 , 但最不幸的就是漂亮的脸蛋儿 , 从此毁了容 。也就是因为如此才使二跛与她走到了一起 。
婚后不久二跛的媳妇怀孕了,后给他生了个带把的男娃取名“豆子”,正当俩人觉得生活有了奔头的时候,可二跛的媳妇得了个肠癌,没几个月就丢下了才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和他 , 离开了这个让她不舍的世界…… 。从此二跛再也没有找过其它女人,独自一人的是即当起了爹又当起了娘 , 与儿子相依为命的过起了艰苦的日子 。
才几个月大的儿子,长得特别像二跛的媳妇,不仅脸蛋儿帅气而且又非常的聪明,村里人都很羡慕二跛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儿子 。但最让村里人觉得人遗憾的是 , 这娃儿也太可怜了,才几个月就没了娘,等孩子长大了连自己娘长啥样子都不知道!
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小豆子也有好几岁了,他总是爹爹前的爹爹后的叫着二跛,时常也总是在二跛面前问:“爹爹,爹爹别的孩子都有娘,我怎么没见我娘?。泵康焙⒆游势鹫飧鋈盟舾械幕疤馐保浅蠲枷碌乃圩苁腔嵊砍錾诵牡睦峄ǎ恢氲挠檬衷诙棺拥男∧源细似鹄?。过了好一会儿,才对着儿子那双期盼着的眼神,哽咽的说道:“儿子?。∧隳铩隳镒吡搜剑 ?br />
迷惑不解的豆子,看着父亲难过的样子时,忽然俏皮的说:“孩儿不问了 , 我知道我娘出远门了,肯定是孩儿不乖让娘生气了,爹你别哭,孩儿以后乖就是了…… 。”二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如雨下,把儿子紧紧的搂在了自己的怀里……
半月后又是到了一年一次的鬼节之日 , 二跛早早的就起了床,俩父子来到县城的集市上买了丰富的祭拜品回来,放在堂屋的供台上摆着 , 点了三柱香,双手合十的作揖了三下后说道:“媳妇,今天过节我接你回家,咱俩的儿子也长得像你一样的聪明,还特别的帅气,真的很感谢你……”说着,说着声音就哽咽了起来 。而在一旁看着听着的豆子,眼睛忽然一亮,咱爹不是说我娘今天要回来过节吗?那我得哪儿都不去玩,等娘回家过节 。
微风轻拂的夜晚,兴奋中的豆子躺在父亲的手挽上 , 听到父亲因劳累而发出一阵一阵的打鼾声 , 他深怕吵醒了已熟睡了的父亲,小心翼翼的挪动了一下身子侧躺着,望着窗外那皎洁的月光,在他幼小的童心里,充满了无限的遐想……遐想着自己娘的容颜,遐想着自己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有娘抱,有娘疼……遐想中的豆子在一脸的微笑着、幸福着,不知不觉的就睡了过去 。
半梦半醒的豆子只见有一女子 , 从远而近来到了他的床头,弯腰把手中的一条小单被轻轻的盖在了父亲和他的身上  , 然后侧过身来静静地坐在了床沿边,一双柔若无骨的手 , 在他的脸颊上抚摸着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似凶猛的海浪向他的胸口袭击过来 , 惊醒着他只想努力的去睁开自己的双眼,因为他觉得就是自己从未见过的娘...... 。然而就在他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出现在他眼前的一幕让他“?。 本辛似鹄?。
二跛被儿子的惊叫声,一下子醒了过来,赶忙翻身把儿子搂到了自己的胸前,轻轻的拍着儿子有些发抖的身子说道:“儿子不怕 , 爹在这儿 , 爹在这儿 。”天渐渐的已亮,蜷缩在父亲胸怀里的豆子 , 才稍微的平静了下来,他把自己半梦半醒见到的一切告诉了爹,当豆子说到自己睁开眼睛突然看到脸上有疤的女人正在入迷的看着他时,二跛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起来,闭上了眼睛长叹了一口气后,从嘴里才缓缓的吐出了一句话:“儿子?。∧鞘悄愕那啄锇 。保?一行热泪从二跛的双眼滑落而下…… 。
续段:许多年过去了,豆子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亲娘了 。唯一的一次就是在自己的童年 , 那天鬼节的日子里见到过 , 从而也成为了他一生中对娘的唯一的记忆……
举报/反馈
大家都在搜
今天1点真的是母鬼节
母鬼节是几月几号
母鬼节真的会死人吗
今晚一点是母鬼节吗
母鬼节的由来
中国有母鬼
鬼节传说是怎么意思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 , 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 , 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 。
因为中国古代认为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鬼门大开,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所以称为鬼节 。
这一晚,全球所有城市的九个至阴大穴就会打开,所有鬼魂就可以自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间为他们而准备的供品,一直到七月十五凌晨十二点前 。
农历的七月十五,民间庆祝中元节 , 即俗称的鬼节 。中元节其实是个道教的节日,演变到今天已成了新加坡社会一个重要的民间习俗——中元会 。

鬼节的传说_中元节的传说,习俗和古诗

文章插图
鬼节来历,传说因为中国古代认为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鬼门大开,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所以称为鬼节 。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 。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 , 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 。
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 , 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 , 化解怨气 。
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 , 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
鬼节的传说_中元节的传说,习俗和古诗

文章插图
清明的由来传说清明的由来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 , 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 , 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 , 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 , 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 , 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 大火熄灭后 , 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 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 , 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
第二年 , 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 , 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 , 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 , 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 , 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
鬼节的传说_中元节的传说,习俗和古诗

文章插图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 , 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并相传至今 。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所谓“包袱” , 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 , 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 , 中间只贴一蓝签 , 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 , 种类很多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
中元节为“鬼节”,它的传说故事是什么?中元节俗称鬼节,我们那里叫七月半,因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嘛,反正不是什么好节日,今天正好就是鬼节 。
中元节是道教的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 , 是天官的生日,上元节的意义是为人间祈福;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 是地官的生日,意义是为人间赎罪;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是水官的生日,意义是为人间解厄 。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又叫三元 。

鬼节的传说_中元节的传说,习俗和古诗

文章插图
盂兰盆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 。佛教弟子目莲的母亲不信佛,死后被打入阿鼻地狱目莲用天眼看见母亲在地狱中被一群饿鬼欺负,痛苦不堪,于是施法为母亲送饭 , 然而饭快要到口中时化成正在燃烧的木炭,他的母亲自然吃不到 。目莲心急如焚,跑去求佛祖 , 佛祖说:在七月十五僧众夏安居终那天,准备好五味百果,供养十方大德 。目莲的母亲果然摆脱了饿鬼的纠缠 。
后来这就成为佛教弟子每年七月十五又要举行的仪式,《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 。后来盂兰盆节变成佛道儒共同的节日 。
农历七月十五,传说中的鬼节 , 晚上不能出门吗?鬼节的禁忌一般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 。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 , 以免招惹阴灵 。传说由农历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开始被释放出来,他们可以在人间游离一段时间,接受人们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门关会再度关闭 , 鬼节的节期亦就此结束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 , 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 ,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
中元节的传说,习俗和古诗【鬼节的传说_中元节的传说,习俗和古诗】1、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 。河道开阔,水流平缓 。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 。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 。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
2、中元节习俗: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 。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
3、中元节习俗: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
中元节传说
1、中元节的第一种传说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 。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 。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 。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
2、中元节的第二种传说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 。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