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百善孝为先不过是一个历经千年的阴谋产物, 你还在自欺欺人吗

“百善孝为先” 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百行孝为先,反映清代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其实不仅仅清代,自古以来,一直都将孝作为一个重要的层面来认知和对待。《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而众多的论著也对孝进行过多方位深层次的阐述和总结。这里不一一列举,但纵观我国历史和社会构成,这个百善孝为先不过是一个历经千年的阴谋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孝道@百善孝为先不过是一个历经千年的阴谋产物, 你还在自欺欺人吗
文章插图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当时只有两层含义:尊祖敬宗和传宗接代,此时孝是一种宗教伦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是孟子,其著名的言论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将孝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使孝道进一步政治化。孝治是孟子为君主设计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不厌其烦的向梁惠王反复宣扬孝治,这是孝的作用凸显的最早期。随着历史的发展,曾子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认为讲求仁爱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体现仁爱;讲求仁义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掌握适宜的程度;讲求忠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合乎忠的要求;讲求信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合乎真正的信实;讲求礼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对礼有真正的体会;讲求强大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表现出坚强。在这里,孝完全统摄了一切社会准则,是一切高尚品行的内在依据,是实现一切善行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是个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年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的这些派系的领头者都和当时的封建统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各家并未和政治扯上关系,那么也不会有大量的史料应运而生。秦以后的西汉,经过不断的摸索和酝酿,终于发现“以孝治天下”才是最佳的统治思想,开始了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这时的孝已越出了家庭伦理的范围,成为传统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贯通性、统领性的道德意识。孝道@百善孝为先不过是一个历经千年的阴谋产物, 你还在自欺欺人吗
文章插图
逐步的形成了我们熟知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举例来说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建立这样的服从体系还是以一个关键的中心点来做依托,那就是孝。因为以此论据更有说服力,以小家辐射到大家,所有的民宗都是帝王的子民,以小家的孝,进一步的推进到忠君爱国。可以说这一思想的构建着实的霸气,并且最不为人所诟病。并且以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众要求体系,如果你出离了这个体系,那就是大逆不道。不可否认,这对封建时代的传统社会和专制政治起到了稳定作用,“愚其民”,使人民安分守己,不去反抗当朝者的统治,这样就能坐稳江山。中国封建社会因此长期延续停滞。但是它束缚人们思想和行动的精神枷锁的负面作用更加突出,这种封建礼教使人们不能勇敢地去追求生活,本来一个好好的孝,最后变成了愚孝。孝道@百善孝为先不过是一个历经千年的阴谋产物, 你还在自欺欺人吗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