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这场“寂静”的画展,展现了法国当代绘画的活力

在今年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一场名为《不吹不擂——触梦边界》的法国艺术家特展,汇集15位不同代际的法国艺术家的60幅画作,参展作品既有布面油彩、色蜡或丙烯画,又有纸上水粉、拼贴、水彩、木炭或水墨画,多样化地展现法国当代绘画的生机和活力。参展艺术家既有菲利普·科涅、弗朗索瓦斯·佩特罗维奇、严培明、亨利·米修、司徒立等蜚声国际的大艺术家,也有拉卡朱亚、亚历山大·雷诺、塔玛丽· 伯瑞利等后起之秀。
寂静!这场“寂静”的画展,展现了法国当代绘画的活力
文章插图

展览主题的“不吹不擂”来自法国戏剧界的一则小故事。
曾有一位年轻作家去拜见著名剧作家特里斯坦·伯纳德,想为自己新创剧的取名寻求建议。这位在上世纪初以其妙语诙谐,思辨敏捷而享誉巴黎的剧作家这样询问到访的新锐作家:
“小伙子,在您的戏里有鼓吗?”
“没有,老师。”年轻人困惑地说道。“那么小号呢?有没有小号?”“也没有。”“噢,那您就取名‘不吹不擂’吧!
“Sans tambours ni trompettes”这句法国成语直译为“没有鼓也没有小号”,意为悄无声息,而非大张旗鼓、喧声夺人。画展的策展人柯梅燕选择这个表述,是为了突出展出作品中弥漫着的神秘的寂静。
寂静!这场“寂静”的画展,展现了法国当代绘画的活力
文章插图

艺术家菲利普.科涅为这场特展专门绘制了十幅《独游凡尔赛》系列作品。这些画作描绘了凡尔赛宫空旷的镜厅,战争厅,以及不同的前厅、门厅、以及走廊。画家说,凡尔赛宫曾经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现在它变成了一个博物馆,白天被成群结队的游客参观,晚上被遗弃。他尝试在作品中强调凡尔赛宫被掏空的躯体——一个幽灵参观者在这座古迹的走廊和大厅里孤独地漫步。他使用了古老的蜡画形式,以渲染凡尔赛宫让他感受到的壮丽和悲剧感,它从旧世界的中心变成了当代的乡愁之地,这让艺术家感慨生命是昙花一现。
策展人柯梅燕说,“寂静”是理解这些画作的关键词。
【 寂静!这场“寂静”的画展,展现了法国当代绘画的活力】寂静笼罩在空荡无人的凡尔赛宫里,游弋于光怪陆离的厅廊之间,这些场景被菲利普·科涅的画作讴歌。
寂静笼罩着司徒立炭笔下空漠的内室,空间里充盈着秘密和记忆,因时光而凝。
寂静!这场“寂静”的画展,展现了法国当代绘画的活力
文章插图

寂静笼罩着亚历山大·雷诺梦幻般的水上风景,大气中氤氲着迷离的欢愉。
寂静!这场“寂静”的画展,展现了法国当代绘画的活力
文章插图

塔玛丽· 伯瑞利的水彩画表现了虚幻飘渺的寂静,丰富多彩的森林里,想象中的动物凝视着看向它们的观众。
寂静!这场“寂静”的画展,展现了法国当代绘画的活力
文章插图

弗朗索瓦丝·佩特罗维奇的迷人轻盈的水墨画是寂静的,它们将我们引向一个朦朦胧胧的神话与传说世界。
寂静!这场“寂静”的画展,展现了法国当代绘画的活力
文章插图

这些艺术家以各自的方式,将观众带入未曾开发的精神境地。
柯梅燕认为,这是一个“叙事性”的展览;作品都在诠释“梦”。梦是审视我们所熟知的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触梦边界,意味着梦想和现实是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存在,处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边界”存在于真实与虚幻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之间,不同的领域之间,不同的人之间。边界是辩证的,这个时代的人们需要跨越边界,这是《不吹不擂——触梦边界》最渴望传达给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