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创作让他们变成同类:“天才女艺术家”向京给《明日》拍了一条纪录片( 三 )


向京|创作让他们变成同类:“天才女艺术家”向京给《明日》拍了一条纪录片
文章图片

回到《创作吧 , 少年》最初提出的问题:创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 , 创作满足的是个体的表达欲 。 表达欲是人们出于沟通理解的需要而产生的欲望 , 人与人之间希望能够通过沟通达成相互理解 。 然而 , 这是一件困难且复杂的事情 。 对于创作者而言 , 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语言 , 无论是雕塑、音乐、绘画、文学 , 藉此寻找自己的同类 。 《明日创作计划》里的年轻人虽然音乐风格、个人喜好大有不同 , 但他们通过音乐创作成为了同类 。 而现在 , 向京这位不同世代的艺术家 , 也似乎和这些弟弟妹妹们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 “同类” 。 而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创作者 。
向京|创作让他们变成同类:“天才女艺术家”向京给《明日》拍了一条纪录片
文章图片

向京|创作让他们变成同类:“天才女艺术家”向京给《明日》拍了一条纪录片
文章图片

对于“明日”这个IP来说 ,创作是持续的命题 。 从《明日之子》第一季开始 , 每一季的优胜者都以创作见长:首季是以身边小事、点滴感悟入歌的毛不易;第二季则有冰冷的外表下却裹着对生活巨大热情的蔡维泽;第三季是无边界的创作才女张钰琪;第四季的最后三强 , 气运联盟、午睡留声机、水果星球几乎全员都会写歌 。 这并非是巧合 。 正因为他们选取了创作这一种表达方式 。 他们当然也可以在节目中说很多絮絮叨叨的话 , 但他们的作品“胜却人间无数” , 创作的结晶是更凝练、也更有力的语言 , 能够掌握这门语言的人当然能够获得更多同类的共鸣 。
除了汇集当代有表达欲望的年轻音乐人 , “明日”也逐渐成为了当代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的聚合地 。 像向京这样的艺术家跨界合作于“明日”并非首次 。 在《明日创作计划》节目宣传预热里 , 其国风动画宣传片便是由青年艺术家文那创作 。 文那以她的“神仙宇宙”《文那经》进入公众视野 , 她为《明日创作计划》所描绘的从东西南北奔赴明日夏校的各路少年 , 以及她所绘制的“风云教师团”系列海报 , 均展现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 并透露着浓重的中国本土特色 。
向京|创作让他们变成同类:“天才女艺术家”向京给《明日》拍了一条纪录片
文章图片

最后 , 我又想到了向京的一段话 。 她说:“做雕塑只能在一个非常窄的幅度里进行创作 , 这是条窄路 。 所以我总会思考 , 它还有什么可能性?我想我会尽力延续观众在面对我的作品时的心理时间:这不是你在一件作品面前驻足多久 , 而是它在你的心里停留了多久 。 ”就像我们看“明日” , 每一季节目散去时 , 总会有一些歌、以及演唱这些歌的人 , 会一直留在大家的心里面 。 也许 , 这也是“明日”这一IP根植于创作及作品的价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