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身共舞,情共通,心共融——观《阳光下的麦盖提》

文化的魅力让人变得贪婪,一座嵌入沙漠的南疆县城、一群热情洋溢的刀郎人,一场热血沸腾的艺术震动,一次“深扎”人民的文化触动,一种浸润心田的身体感动。此时,耳畔还萦绕着展望希翼、粗犷豪迈、鼓荡激勇的阵阵呐喊——那是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的深深印记,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碰撞。2021年10月27日晚,随着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第三场比赛的到来,一场舞蹈艺术的“饕餮盛宴”在济南市山东省会大剧院拉开帷幕,其中由新疆文联舞蹈家协会选送、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作并演出的民族民间舞《阳光下的麦盖提》以98.5全场最高分夺冠,仅七分多钟就让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它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中华文化的怀抱中,将新疆文化播种在我们每个人心底。这嵌入灵魂的舞、流至生命的乐,瞬间将时光拉至那个阳光下的绿洲,那个阳光下的麦盖提。
绿洲#身共舞,情共通,心共融——观《阳光下的麦盖提》
文章插图

【 绿洲#身共舞,情共通,心共融——观《阳光下的麦盖提》】身体的震动
舞到情浓时,细品其中味。如今,中国的舞蹈艺术创作走向在丰富多彩、屡见不鲜的艺术氛围中,呈现出多姿态、多样态、多形态的作品风貌。而民间舞蹈作为人民生活的根,有着极强的舞蹈语汇辨识度并且伴随着浓重的历史感,而对这些民族民间舞的原始形态呈现及基本风格的把握,使有着共同情感的民族民间舞更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做到在身体的震动中转移作品的情感,扣人心弦。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背景的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突破了以往民族民间舞创作中对地域特色进行身体的单一叙述和反复表达,或以耳熟能详的音乐及动作进行编创,使作品产生一代或几代人的共鸣,从而抵达“共情”。选择以人们较为陌生的绿洲文化型中的麦盖提县“刀郎人”为切入点,运用艺术化处理将淳朴的民风民俗夸张放大,将“绿色生命岛屿”上的独特情感呈现在观众眼前。随音乐的缓缓步入,舞者以一横排的不同姿态映入,肩部的独特抖动自然的徜徉在音乐中,不同短剧的出现同领舞者产生互动,在追光的造势下,营造出绿洲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对音乐和舞蹈的热衷。动作细节之处的拿捏,整体与局部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原生形态舞蹈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一次次的跺脚配合身体前冲的动势,在静动结合的肢体中不断将“热情”推向高潮,最终在舞者的阵阵呐喊中将“伊甸园”的文化经典大放异彩。一场热情洋溢的“麦西来甫”袭来,画面由一人和多人形成对比,在灯光的照耀下介入原生态民歌,领舞者在二十多秒的时间里缓缓舞动,注视着远方。此时,肢体“动却又不动”,仿佛整片绿洲被搬上舞台,在思绪中赋予的享受瞬间淹没了喧哗。这一幕,只能用震撼来形容,突破了视觉上的冲击成为内心的碰撞,没有肢体的肢体成为舞台的有力言说。当舞者铺满舞台时形成强烈对比,一望无际的草原仿佛就在眼前,在“跺”和“顿”的步伐中,配合上身的刚劲舒展,游牧民族的身体印记一览无余。静、动的交替,低、中空间的交错,相同动律中的不同动作体现,独立又融合,画面不断的移动、接连,组成新的片段,将营造的虚境转实境,在刀郎独特的身体律动中,犹如在田间地头无拘无束的穿梭,其主要动律派生而出的成串动作语汇在舞台上自由伸展,使新时代的光荣和梦想扩张至整个舞台,最终首尾呼应,在渐弱的音乐里,结束了这场身体带来的情感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