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微型农具意义大,嘉善魏塘乡贤颜松观在木材上镌刻农耕文化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木工$微型农具意义大,嘉善魏塘乡贤颜松观在木材上镌刻农耕文化
文章插图
水碓房、龙骨水车、稻谷风车、磨坊……很难想象,这些精致小巧的木质模型全都出自一位年近耄耋的老人之手。

在嘉善魏塘街道城桥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内,见到了这些模型的主人--颜松观。年近耄耋的颜松观依然精神矍铄,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了位于二楼的工作室,凿、斧、钺、锯、锉等工具整齐地悬挂在工具墙上,操作台上还摆放着一段等待雕刻的木头。

颜松观从19岁的时候就开始做木工了,当时条件艰苦,除了日常的生计外,家里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供颜松观学习木工了。“那时候都是我自己琢磨的。我记得有次去上海,5毛6买了本《木工简易计算法》,因为文化程度有限,我看得很吃力,但是我又喜欢‘捣鼓’这些木头,所以我就天天看,看了一遍又一遍……”颜松观告诉,凭着一腔热血,节衣缩食的他终于买下了人生中第一把木工工具,“当时剃头我们一毛钱一次,我就自己剪,把这个钱省下来,跑到杭州解放路买了把锯,当时还是摇船走水路去的呢!”

从最开始的小凳子到长条凳,再到五斗橱,颜松观靠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很快就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木工。又恰逢经济迅速发展的上世纪80年代,人民生活日益好转,家家都起新房,建高屋,木工在这时变得十分受欢迎,有着精湛手艺的颜松观更是乡亲们的首选,“当时正好改革开放,队里也允许我们在农闲时出去找活做了。”颜松观就趁着这个时机,领着徒弟,拉着工具四处接活,足迹遍及上海各地。90年代商品房兴起,颜松观又做起了装修。

做木工是一件十分消耗体力的事情,43岁那年,颜松观萌生了转行的想法,“年纪大了,做木工太累人,身体吃不消。”当时嘉善商城在建,颜松观就承包了间店面,带着身上仅有的5300元做起了副食品批发。几年过去,颜松观的儿女也成家立业,闲不下来的颜松观,看到满屋子的木工工具,又萌生了“重操旧业”的想法。

此次“回归”,颜松观有了新想法,他想用自己的手艺复原一件件传统农耕用具。“也是机缘巧合,之前和老朋友们聊古人做的龙骨车有多精巧,边上的年轻人都不太相信,所以我就想做出来,让大家看看。”颜松观说。

说干就干,颜松观开始四处打听龙骨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因为资料不全面,只能依靠四处打听收集信息,颜松观告诉,那段时间自己经常整夜整夜睡不着,躺在床上就在想怎么做龙骨车,努力把听到的一些碎片一点点拼接起来。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颜松观做出了一个按10:1比例缩小的模型,大家都被这精巧的构思震撼了。“还能转起来!这和我们以前在生产队踩的龙骨车一模一样嘛,老颜让我们踩踩呗。”听到朋友们的赞扬,颜松观别提有多高兴了。

木工$微型农具意义大,嘉善魏塘乡贤颜松观在木材上镌刻农耕文化
文章插图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颜松观有了信心,他的微型农具越做越多。从耙、犁、锄、耱这些小物件,到水碓房、磨坊这些大物件,一个个堆满了他狭小的工作室,也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向他学习木工的手艺。“后来村里来找我,商量着让我将微型农具的制作和使用给青少年们讲讲,我马上就答应了,现在很多青年人都不知道‘老底子’的农事用具了,让他们了解了解老祖宗的智慧很有必要。”

不久,颜松观的微型农具体验中心就建立了起来,每天都有不少大人小孩慕名来参观学习,这里也成为了传承农耕文化的实践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