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绣郎:爱作“绣”的“精致boy”( 二 )


广绣大师的传承与创新
王新元出生于江西武宁一个裁缝世家 , 年幼时曾跟着表姑学习苏绣 , 后来从军 , 退伍后来到广州 , 跟随粤绣名家梁国兴、吴玉珍夫妇学习 , “我的师傅梁国兴是佛山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 , 在绣花台前坐了四五十年 , 只是为了传承针线里的岭南文化 。 师娘吴玉珍也是知名的粤绣艺术家 , 他们一起创办了岭南粤绣研究所 。 ”王新元从师傅师娘那里学到了绣花的技术 , 也继承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 “广绣很重视寓意 , 荔枝、木棉、孔雀是广绣的三大主题 , 代表大吉大利、紫气东来、岭南春早等美好吉祥的寓意 。 我的师傅师娘开创性地把广绣的技法运用到人物肖像、风景画中 , 跳出了老三样 。 ”
《广州刺绣针法》一书记录的广绣针法有7大类28种针法 , 而王新元热衷于琢磨怎么用新颖又合适的针法体现题材:传统的荔枝一般用广绣传统针法“留水路”来体现 , 王新元的《荔枝图》采用创新针法 , 营造出荔枝壳凸起的质感 , 光影明晰丰富 。 王新元现在的作品多以油画、工笔重彩画、自然风光、人物肖像画等为主题 。 “我把三幅荔枝图展示给观众看 , 让大家选出最喜欢的一幅 , 大多数人选择了油画荔枝 。 ”油画荔枝比国画工笔画的难度高 , 但色彩更丰富 , 光影立体效果也更好 。
国宝文物也是王新元独创的题材 , 他从2006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 , 目前已经积累了13件作品 , “这种作品做起来特别费工夫 , 一件差不多要做一年” 。 当中最富表现力的 , 可说是青铜器 。 王新元说 , 为了表现青铜器的厚重深沉的质感 , 他用了极短小的针脚 。 而在绣翡翠器时 , 每一针就要绣得更长些 , 也需要更多层的渲染 , 但又要把握好尺度 , 不能过“厚” , 否则翡翠的通透晶莹之感会受到影响 。
【广州|绣郎:爱作“绣”的“精致boy”】绣郎玩转新媒体拓销路
在广绣的传承之路上 , 传承人常常处于两难 , “研发绣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 但为了生活 , 传承人只能不断绣普通绣品 , 导致没有多余的精力创作 。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 王新元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市场 , 启动规模化生产 。
2010年 , 王新元开始创业 , 并注册自己的品牌——聚元祥 。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广绣 , 王新元尝试结合现代潮流 , 设计并推出一系列文创作品 , 包括台灯、香囊、耳环、首饰盒等 。 王新元还通过抖音和微信小程序推出线上产品 。 他开了一个名为“绣花男——王新元”的抖音号 , 用短视频的方式传播非遗 , 收获了4.1万粉丝 。 王新元热心公益宣传 , 培育广泛的传承队伍 。 2015年至今 , 他一直在广州西关培正小学、朝天小学、金兰苑小学、华南碧桂园学校等学校亲自授课 , 培养孩子的刺绣爱好 。 他还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奢乡带回几个“弟子” , “我免费教当地人手艺 , 一方面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 另一方面也想要借此寻找传承人 。 ”
中国很多非遗项目采用家族式传承 , 这种方式很有可能让一些传统技艺失传 , 王新元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广绣 , “希望他们能壮大广绣传承队伍 , 让更多人掌握这门技术 。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许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