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200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还在给我们力量?
200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还在给我们力量?
今年11月正逢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 文学圈内外纷纷举办活动 , 纪念这位文坛前辈 。 在很多人心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的榜单中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排名都能位居前列 。 还有一个很经典的判断——“托尔斯泰代表的是俄罗斯文学的广度 , 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的是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 将上述“俄罗斯”换以“人类” , 似乎也能得到不少人的认同 。
文章图片
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亡边缘的救赎
虽然坊间研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与资料浩如烟海 , 但少有人从创作者的角度来分析 。 试图理解他的作品 , 就得理解他的心路历程 , 进而挖掘其创作的灵感与思路 。
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大部头的长篇名著 , 他在1846年发表的处女作《穷人》并不常被人提及 , 但这在文坛的初试莺啼 , 就已经展现了独特的风格:书写小人物 , 这算是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传统;善于通过隐微的细节来刻画底层人物角色的形象与命运 , 而这几乎是一种无师自通的本能 , 让陀思妥耶夫斯基轻而易举地就拥有了较高的文学站位 。
三年后 , 到了1849年 , 因为参与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 ,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捕 。 就在即将被枪决的前一刻 , 他才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亚 。 这对他来说算是命运的转折点 , 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回心”时刻 。 这里借用竹内好在《何为现代》中评论鲁迅作品时使用的“回心”的说法 , 在这种重视精神体验的作家身上 , 确实有可能存在一个形成自己思维路径的记忆 , 这是日后创作的精神起点 , 它会在很多情况下再现 。 如果说鲁迅当年留学期间受到了民族屈辱感的刺激 , 这成为他日后创作大量批判社会与国民性格的“回心”时刻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心”大概就跟这次濒临死亡的体验有关 。
【俄罗斯|200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还在给我们力量?】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 , 却被救下一命 , 这就是一种救赎时刻 。 这种落魄之后的救赎模式 ,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十分常见 , 而它们又跟他在西伯利亚的哭喊经历有关 。 这让其笔下的人物 , 总是带有某种走向精神异常的可能性 , ?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