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蓬皮杜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建筑类馆藏

蓬皮杜|蓬皮杜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建筑类馆藏
文章图片
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正在火热进行中 , 全球艺场释放强大吸附力 , 近日登陆西岸美术馆的特展“巴黎建筑(1948-2020):城市进程的见证”便是其中之一 。
本次展览以近120件展品的体量 , 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蓬皮杜艺术中心建筑类馆藏 。业内认为 , 将一个时代的城市发展缩影于“建筑”这一艺术门类中进行专题呈现 。其中 , 很多案例时至今日仍富有启示 。
今天的巴黎是如何建成的?一座城市何以成为世界性的模范城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等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地标以外 , 巴黎城里的现代建筑如何?本次展览让建筑说话 , 拉直一连串疑问 。
出现在此次展览中的有1948年至2020年间落成的总计75个巴黎的建筑项目 , 囊括建筑模型、图纸、文献以及影像等在内的近120件作品 , 涵盖办公、住宅、商业项目、大型工建项目、公共文化建筑等类型 。这些创意与杰作均来自新一代现代建筑师 , 汇集十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 以及屡获各国设计竞赛大奖的建筑名家 。
值得一提的是 , 展览中不乏曾经颇有争议但后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案例 。最为典型的 , 恰为蓬皮杜艺术中心本身 。别看其白色模型现身此次展览显得有些低调 , 1977年建成之初 , 蓬皮杜艺术中心被市民惊呼为“怪物” , 只因它将钢骨结构、管道等裸露在外 , 外形看上去像一台巨大的机器 , 并且被附以鲜艳的色彩 , 在设计中大胆拥抱现代性 。日后 , 时间证明了这座建筑的价值 , 它在争论的潮流中愈发熠熠生辉 , 如今被视为全球艺术建筑的标杆 。
巴黎是欧洲聚落的核心城市之一 , 其建筑生态在历经二战后的重建、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等不同时期后变得多样丰富 , 具备重大影响力的新建项目与城市融合相生 。在业界看来 , 对于同属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来说 , 可以从此次展览呈现的诸多巴黎案例中汲取经验与灵感 。在跨国界、跨文化的语境下 , 展览呼应着上海乃至中国本土蓬勃发展的城市更新与建筑建设图景 , 激发着关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业遗存活化、城市更新规划、城市美学等方方面面议题的探讨 。
作者:范昕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