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阅读可以像艺术一样,帮助我们用陌生化的方式来摆脱偏见( 二 )


交易|阅读可以像艺术一样,帮助我们用陌生化的方式来摆脱偏见
文章图片

《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 , [英]戈弗雷·巴克 著 , 马维达 译 , 三辉图书丨商务印书馆2014年11月版 。
不是今天才这样 。 自从艺术嫁给了资本 , 阿姆斯特丹最豪华的房子就归了伦勃朗 。 在最近的150年里 , 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伦敦寓所犹如宫殿 , 雷诺兹(Joshua Reynolds)的生活连乔治三世都觉得奢侈 。 像西斯莱(Alfred Sisley)或梵高那么潦倒的画家不是没有 , 但他们极少抱怨 。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的艺术家牢骚满腹 , 我们也许不会注意到 , 艺术与资本的婚姻已经扭曲到如此程度 。
扭曲的极致故事发生在2006年 。 一个赌场大亨决定把他手里的毕加索作品《梦》卖给另一个富人 。 10年前他买下这幅画时 , 价格是4840万美元 。 10年后卖出时 , 价格为1.39亿美元 。 但这笔惊人的交易毁于酒精 , 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场鸡尾酒会上 , 大亨或许喝高了 , 一胳膊肘撞破了画布 。
为什么艺术品的涨幅高到离谱?因为高昂的画价似乎对所有人都有利 。 通常来说 , 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付的钱越少就越开心 。 但是在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行 , 购买艺术品的人出价越高越开心 , 获得的掌声越热情 。 因为人人都觉得 , 自己花的每一笔钱在未来都将有高额的回报 。 比如那个赌场大亨 , 他几乎毫发无损 。 虽然交易没有达成 , 可是价格却是实实在在的 。 他通过抬高一幅画的卖价 , 成功地抬高了毕加索其它作品的价格 。 不但如此 , 他还间接地烘托了其他艺术家的价值 。 很显然 , 赌场大亨家里藏着的可不止一幅画 。 于是就在《梦》遭破坏后的一个月内 ,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一幅作品卖到了1.4亿美元 , 库宁(De Kooning)的作品也飙升到1.375亿 。
这就是艺术市场的神奇景象 。 在这个市场里 , 商品本身俨如硬通货 , 具有超过现金、股票和房产的保值性 。 而这种价值与成本没有任何关系 , 因此定价可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 非常随意 。 市场如此红火 , 所有人都觉得会赚钱 。 交易的金额如此之大 , 规模却又如此之小 , 大众根本没有插足的余地 。 造成的结果就是 , 在这个市场里的每个人都有操纵行情的动机 , 也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
“像买卖石油、汽车和果酱一样买卖画作 , 这有什么错吗?”
当然 , 哄抬价格仅是从中牟利的手段之一 。 艺术品市场的水太深 , 除了违法的洗钱或行贿 , 有人用它来投资 , 有人用它来炫耀 , 也有人用它来抵税 。 巴克猜测 , 岳敏君把自己的画作赠送给纽约MoMA博物馆绝非出自单纯的慷慨 , 而有自抬身价的目的 。 同样的道理 , 就像《纽约时报》暗示的那样 , 曾梵志也可以在苏富比用天价拍下自己的作品 , 借此营造他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的荣景 。 我还见过更粗野的手段——一个画商把一位著名画家的画作买断10年 , 目的是用雪藏的办法防止这个画家对他的其他生意造成冲击 。
表面上 , 一如巴克所言 , 没有受害者 , 就没有犯罪 。 艺术市场充满利害冲突 , 但似乎人人都在获益 , 故而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污点 。 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艺术市场的外部性问题 。 在金钱至上的情况下 , 艺术水平的判断标准随之混乱模糊 , 变得非常势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远不如毕加索 , 梵高总是凌驾于莫奈、塞尚 , 张晓刚就比毛焰强……标准只有一个:价格 。 而普罗大众被摒弃在观看的黄线之外 , 没有任何置喙的机会 。
“像买卖石油、汽车和果酱一样买卖画作 , 这有什么错吗?”尽管克制着近乎本能的道德厌恶 , 巴克依然谨慎地如此发问 。 《名利场》一书回答了作者的这个问题吗?我不知道 。 但是我必须说 , 关于最近150年来的艺术市场 , 没有哪一本书比《名利场》更细致更生动 。 是这本书告诉我 , 尽管波德莱尔(Charles P.Baudelaire)批评米勒(Jean Millet)画中装模作样的农民掩盖了现实的残酷 , 资本家仍将《晚祷》从72英镑抬到了30年后的3万英镑;印象派的开山之作《印象·日出》价格最低时不到10英镑 , 2015年万达集团从苏富比拍卖行买一幅价值远不及此的莫奈作品却花了2041万美元 。 《名利场》就像汽车的后视镜和雨刮器 , 帮助我看清了资本的雨雾与艺术的光晕交织的前程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