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巴黎:咖啡馆和博物馆最会“讲故事” |国际知名城市软实力调查报告

钢琴家在旧车站改造的小公园演奏《马赛曲》 , 年轻人骑着特技单车在博物馆屋顶如风般穿梭;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吹响萨克斯......几个月前 , 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巴黎8分钟”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
藏于其中的那些文化符号 , 便是巴黎城市魅力的一个侧面 。 这不仅在于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情 , 也在于生活其中的人 。 他们的“日常”所散发和汇聚而成的氛围 , 让城市变得富有生机 。
对法国人来说 , 有两种“日常”显得“最巴黎”——不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 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 某种意义上 , 大大小小、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和博物馆 , 最会讲“巴黎故事” 。
咖啡馆:微空间的“烟火气”
巴黎这座城市 , 最迷人的地方在哪里?多年前 , 法国曾对游客们做过一次调查 。 令人意外的是 , 排在首位的答案不是那些声名在外的名胜古迹 , 而是咖啡馆 。
“在塞纳河的两岸 , 最先冒出头的不是番红花或水仙花 , 而是人行道旁的桌子和仿藤椅 。 ”就像定居巴黎的美食旅行作家大卫?唐尼在《巴黎 , 巴黎》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的那样:在巴黎的咖啡馆 , 人们会看到服务员们穿着老式黑白制服 , 端着啤酒、咖啡和热气腾腾的巧克力来回飞奔 。 而有一点尤为特别:咖啡店外 , 一把把遮阳伞下放着一排排座椅 , 几乎全部面向大街 , 看人流熙熙攘攘 。
博物馆|巴黎:咖啡馆和博物馆最会“讲故事” |国际知名城市软实力调查报告
本文图片

在巴黎 , 走几步就会遇见咖啡馆 。 即便因为疫情巴黎人很久无法出门 , 那些“日常”并没有真正消失 。 左岸圣日耳曼德佩区 , 著名的双叟咖啡馆去年因疫情一度暂停店内服务 , 但店家别出心裁地“邀请”一群超大号玩具泰迪熊“坐”在店内外的椅子上 , 复刻着“享受”咖啡、蛋糕和暖阳的“巴黎日常” 。
这一幕意味深长:对巴黎人来说 , 生活可以是一家咖啡馆 。 曾在巴黎长期从事旅游业的法兰姜对这样的城市氛围记忆犹新:不管在哪家咖啡馆 , 有人聚会聊天 , 有人工作 , 有人看风景......上了年纪的老巴黎人则会每天清晨光顾家楼下的咖啡馆 , 几十年如一日地坐在固定座位上读报 , 店员会默契地按照老顾客的习惯准备餐食......“
对活生生的人而言 , 除了满足一时的景观式观看之外 , 更重要的是那些与身体保持亲密接触、日夜相随、深居其中的城市微空间 。 ”城市观察者和研究者、同济大学教授王国伟在《城市微空间的死与生》一书中这样写道 。 在这个意义上 , 似乎可以理解巴黎咖啡馆魅力之所在——这些微空间 , 构成了城市“烟火气”的重要部分 。
“我不常去巴黎的咖啡馆 。 然而 , 当我去咖啡馆时通常会见朋友 。 ”法国艺术家西奥德说 , “巴黎的咖啡馆给人的印象是像在一个大村庄:人们互相认识 , 互相聊天 。 ”他说 , 法国人很乐意互相交谈 , 即使他们彼此不认识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些“大村庄”的“气质”依然跟商业化保持着距离 。 法兰姜认为 , 相当一部分巴黎咖啡馆依然归家族所有或由家族经营 , 有的甚至已经传承了几代人 。 “无论是店铺装潢还是咖啡制作手法都沉淀出独特的古韵 。 大部分没有房租负担 , 价格也更加合理 。 ”只需几欧元便可以在拥有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咖啡厅内喝一杯咖啡、欣赏美景——让世界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 。 “与赚钱相比 , 巴黎的咖啡馆们更像是在坚守 , 坚守着祖业 , 也坚守着巴黎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 ”
城市的管理者们乐见这种传承 , 帮助咖啡店们继续“活”在街头巷尾 。 巴黎市议会日前特别批准咖啡馆等可免费占用部分公共空间 , 在人行道、停车场等放置餐桌 。 毗邻巴黎的欧拜维利耶市第二副市长田玲指出 , 巴黎市不直接参与咖啡馆的建设 , 但它可以通过城市规划规则和加强一些建筑规则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