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唐朝一位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首却都堪称千古绝唱

前言:
唐朝有这样一位诗人,没有参加过科举,更没有参军入伍,一生都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唐朝的正史中并没有他的传记,就连他的生平后世也知之甚少。
幸亏今人发现了他的墓志铭才算揭开掩盖他生平的一丝神秘面纱。
他,就是诗人王之涣,一个仅流传下来六首诗的男人。可虽然他的作品存世量少,但他的每一首诗却都可以称之为千古名篇。六首诗分别为《凉州词》(二首)、《登鹳雀楼》、《宴词》、《九日送别》、《送别》。
登鹳雀楼#唐朝一位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首却都堪称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没有边塞生活,却写出最经典的边塞诗
作为一名边塞诗人,王之涣最经典的边塞诗就是《凉州词》。
【 登鹳雀楼#唐朝一位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首却都堪称千古绝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外的黄沙被风吹起,像黄河之水一样直达白云之巅。在众多荒凉的山峰之中,孤零零的城池仿佛矗立于刀锋中。
耳边又响起羌笛吹奏的《闻折柳》,想马上折下杨柳寄给家人。可羌笛又何必去埋怨杨柳树呢,只能怪春风从不肯吹向这玉门关。
登鹳雀楼#唐朝一位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首却都堪称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在描写凉州的环境。作为西域到长安的必经之路,凉州虽然环境艰苦,却不乏各国商人到此经商。名利争夺之中,凉州的局势十分紧张。
王之涣用“黄河”代指黄沙,用“万仞山”暗指边塞的紧张局势,同时也是在向大家描述边关将领的辛苦。
最后两句中“春风”未必是通常意义上的风,很有可能是指消息。“玉门关”太过遥远、偏僻,家人无法收到战士的书信,战士们更无从得知家乡的讯息。
登鹳雀楼#唐朝一位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首却都堪称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这首诗之前,王之涣没有如果边塞。也就是说不论是对景色的描写,亦或是对战士们相思的刻画,这一切都是凭借想象完成的,并非亲眼所见。
而除了这首被冠以七绝第一的边塞诗之外,《凉州词二首·其二》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诗名篇、
至于五绝《登鹳雀楼》,则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堪称五绝第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将纵横辽阔的大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送别诗中《宴词》一篇,是他三首送别诗中的“魁首”。“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以长堤春水切入,又将离别的愁思以万千细流为喻,实体化愁思,可以说让人回味无穷。
没去过边塞却能写出如此的边塞诗,没有正史传记却能名垂千古,王之涣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这一切还要从他的家世说起。
王之涣的人生
王之涣出生于太原王家,虽然祖上没有做过大官,却出过许多刺史、县令等职位。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王之涣生来衣食无忧,并且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或许是家庭条件太过优越,即便王之涣从小聪明好学,却从没想过日后的问题,每天的生活就是读书、游玩。
登鹳雀楼#唐朝一位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首却都堪称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等到王之涣渐渐长大后,竟迷恋上练剑和美酒,经常约朋友一同饮酒作诗,高兴时就舞剑助兴。等到厌倦这种生活后,王之涣干脆躲在家中研究诗歌与音乐,过起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王之涣专心做学问这段时间里,他身处的唐朝发生了极大变化。武则天不在了,有能力的亲戚都组建自己的势力,想要趁着机会登上皇帝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