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守望乡土 润泽生活(传承之光)( 二 )


传统乡村里打柳编筐、纺织刺绣、绘印年画等手艺活 , 要依循共同的自然节气、时令习俗 , 包含共同的技艺、知识、话语体系和地域文化 。 人们在生产劳作过程中不断强化村落共同意识 , 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比如草柳编 , 循着杞柳的生长节令 , 传承编结的各道工序 , 邻里乡亲之间切磋传习 , 分工协作 , 形成了乡村手艺社区的强韧联系 。 山东潍坊风筝和年画产区、菏泽巨野的农民工笔画产区、陕西凤翔六营泥塑村等 , 都因为具有深厚手艺传统而形成村落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 乡村有丰富历史文化 , 乡村年轻人也会有广阔发展空间 。 手艺生产劳作是劳动者感觉、记忆、知识、技能社会化的一种综合 , 也成为群体记忆的一种载体 , 具有经济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播的综合意义 。 即使单从乡村手艺的纹饰看 , 共同传承和发展也会形成一种文化纽带 。 如苗族村落的蜡染、刺绣、银器等 , 往往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转化成纹饰叙事 , 用之于服饰 , 是一种关乎历史、生活、审美的文化认同与传承 。 还有常见的手艺纹饰如吉祥如意、劝善进学、渔樵耕读等 , 是千百年乡村文化孕育的产物 , 以有形、可用、可欣赏的手艺形式存续着 , 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
手艺生活
维系乡愁记忆
历史上 , 手工造物不仅满足了饥可得食、寒而有衣的生存需要 , 也在岁月流转、生活变迁中 , 寄托情感 , 表达心意 , 装点日常 , 创造生活之美 。 如过大年 , 新出笼的馒头打个红点 , 就点染了新年气氛;夏日纳凉时 , 南方用蒲葵叶做的芭蕉扇 , 北方用麦秆编的扇子 , 朴素自然 , 美在日常 。
如今 , 物质丰裕 , 发展手艺经济 , 还在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 无论家庭中的女性、孩童 , 还是村落街巷里的巧手匠人 , 乡村手艺人人都能参与创造 。 房屋营造、厅堂装饰、服饰装扮及烹饪饮食 , 是每个人的审美日常 。 山东高密一带村庄盛产泥玩具 , 有歌谣唱道“聂家庄 , 朝南门 , 家家户户捏泥人” 。 老百姓平日里烧火做饭顺带烘干泥坯 , 过年刷粉彩绘出售 。 手艺有生命 , 是人间烟火、成长记忆、年节喜庆等生活岁月的一部分 。 机械化流水线、越来越迅捷的信息技术带来生活便利 , 也让生命维度变得单薄 , 人们开始回望凝聚着乡愁记忆的老物件、老手艺 , 喜爱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布老虎、年画、泥塑……由此获得一种归属感和精神寄托 。
手艺是一条纽带 , 连接日用与审美 , 联系自然与生活 , 维系人情与事理 。 手艺是一片沃土 , 孕育生长着最朴素的创造力 。 手艺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实践 , 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美学精神 , 守望乡土 , 润泽生活 。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0日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