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读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切伪装最终都会暴露出来

作者:梅荷


读者@读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切伪装最终都会暴露出来
文章插图

(一)作家的悲悯情怀写尽在故事里
温情,苦情,伤情,动情,恋情,悲情。一个个“情”字,被严歌苓女士织成一张网,铺天盖地,密密麻麻,细枝末节地席卷在整篇文章里,一个作家的悲悯情怀写尽在故事里,令人无法不动容。这就是我读《谁家有女初长成》的第一感受。
上个世纪80年代,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人均收入的普遍低下,农村与城市的巨大差距,加上计划生育的紧迫性,使得各地的人贩子藏匿在社会的角角落落,行为猖獗,性质恶劣,他们贩卖婴儿和妇女,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严歌苓写出了一段充满悲壮和悲情的故事,农村少女潘巧巧因羡慕外面的花花世界而被人拐卖,最后发展到杀人潜逃,即使在一袭美丽的外衣掩盖下也难逃法网。这样的故事放在现在来看,可能有点俗,有点老套,但在严歌苓的笔下,它不是俗不可耐,而是耐读,耐看。
我个人认为,是作家把围绕在与少女有关的人物写活的缘故。不论是上卷里的弟兄俩还是下卷里的子弟兵,他们活生生出现在故事里,有血有肉有感情。作家善于剖析每个人的心理,用真实的情感描写走进人物内心,用矛盾和挣扎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作家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就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说:

人物推动情节,情节制造悬念,当人物在故事中死去,又在读者的心中存活,有人为她悲,有人为她喜,有人痛恨她,有人同情她,这就是小说艺术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能在人物身上找到不同的自己。
严歌苓很善于写故事,也很善于用技巧写故事,她的写作技巧又是在不动声色中把读者引入胜地,令人欲罢不能。她把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写活写实,用表现手法代替叙述手法,用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让读者的思路不断从小说回到现实,又从现实回到小说中去。这种文体的写法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动感,一是流动感,二是活力感。


读者@读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切伪装最终都会暴露出来
文章插图

(二)一切伪装最终都会暴露出来
在《谁家有女初长成》中,作者善于描写人物的各种细节,比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从这些细节中,作者不动声色地让人物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来。
比如在文章的开头写到人贩子曾娘,这个一出场就消失的女人,说了一句很幽默也很讽刺的话,在与二道贩的接头地点,曾娘交代巧巧:“不要乱跑,现在拐卖妇女的坏人多得很。”她的外貌特征作者用了“华侨”的形象来给她定位:

这样的一说一描,曾娘的狡猾、虚伪形象恍然出现读者眼前。同时,通过对曾娘的形象描写,也突出了巧巧的爱慕虚荣,年少无知,轻信别人的性格,为以后她被拐骗打下伏笔。如果不是曾娘的穿衣打扮和摆阔的修饰吸引她,诱惑她,她能跟着一个自己不了解的女人走出农村,去一个她完全不了解的世界吗?
作者在对巧巧的细节描写上也很下功夫,她那一双带有酒窝的手,迷惑了很多男人,也引领读者一路读下去,这双手先是能干,再到杀人,又到能干,最后戴上手铐,杀死自己。作者在人物身上,描写了很多细节,正是这些细节,人物的个性和真实性才得以表现出来。
在写大宏和二宏对巧巧的贪图美色上,作者巧妙地采取迂回战术来写大宏对巧巧的伤害,大宏先是爱,然后是霸占,最后是出让。二宏先是傻,然后是表现,最后是兽性大发。作者这样写,是想让读者看到一个单身汉的本性,也是在告诫读者,一切伪装最终都会暴露出来,看不出真相的人倒霉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