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一首深情的送别诗,全篇一共四句,却句句经典

晚唐诗僧齐己因一首《早梅》而闻名 , 诗云:“万木冻欲折 , 孤根暖独回 。 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那么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称道 , 又与“昨夜一枝开”的点睛之功有关 。
“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 , 它静悄悄地铺开了一幅画: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 有一枝梅花趁着夜雪已经开放 。 句中的一枝梅花很直接地将人们的眼光瞬间吸引过来 , 成为了画的主角 。
其实 , 在齐己的初稿中 , 颔联中的后句为“昨夜数枝开”;“一”字之来由倒是很有故事性:作者写完诗后 , 拿着稿子去郑谷那里请教 , 而当郑谷看过原稿后 , 便将“数”改为“一” , 使得齐己赞叹不已 , 甚觉此句越发地精神可人 。
以简洁出张力 , 冲击视觉、收获美感 , 这就是“一”字的力量 。 而郑谷本人 , 也因此有了“一字师”的美誉 。
送别诗|一首深情的送别诗,全篇一共四句,却句句经典
本文图片

或许关于郑谷 , 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郑鹧鸪” , 因为郑谷是借《鹧鸪》在诗人堆里脱颖而出 , 在诗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 《鹧鸪》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将鹧鸪从体到神做了描写 , 其间融入的浓厚情感更是起到了打动读者的效果;笔法若即若离 , 构思巧妙新颖 , 故而成为绝唱 。
那么在本期 , 诗巷带来的是郑谷一首送别诗:《淮上与友人别》 , 相信绝大多数看官都对这首诗有着很深的印象 , 因为其中两句曾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试题中 。 那带着对郑谷的膜拜 , 让我们再次来细细品味这首深情之作吧 。
淮上与友人别
唐 ·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 杨花愁杀渡江人 。
数声风笛离亭晚 , 君向潇湘我向秦 。
“送别”是诗词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 而历来也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 , 而这些作品也都非常具有特点 。 那么郑谷的这首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 我们先来看前两句 。
送别诗|一首深情的送别诗,全篇一共四句,却句句经典
本文图片

“扬子江头杨柳春 , 杨花愁杀渡江人”;开篇是景语式的铺垫 , 但是景语中却又用到了极具情感色彩的情语穿插(杀字) , 这就使得笔下的景语更见生性 , 从而能够很好地为整个主旨所服务 。
在杨柳萌绿的春天 , 作者与友人在扬子江头相别 , 看着漫天飞舞的杨花 , 让他们倍觉伤感忧愁;在这两句中 , 除了刚才我们说的“情感基础”之外 , 还点明了地点与时间 , 这看似与情感没有多大关系 , 但其实却间接地烘托了情感 。 无论是江水还是春风 , 都无不从视觉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郁;而其中杨柳和杨花这两个捕捉就更不用说了 , 它们是诗词中用来表达离别之愁的最为典型的物象 。
第三句转换地理位置 , 将镜头落到“离亭”上 , 且又从听觉角度来对具体环境与氛围做出烘托:数声风笛离亭晚;“离、晚”是鲜明的情感色彩字眼 , 当它们与实象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 就构成了一幅带有“情绪”的画面——天色已晚 , 一声声凄凉的风笛渡过江水 , 撩动着人物本就郁结的心情 。 这样的描写不仅预示着两位友人到了作别之时 , 还将他们万千愁绪表达出来 。
【送别诗|一首深情的送别诗,全篇一共四句,却句句经典】送别诗|一首深情的送别诗,全篇一共四句,却句句经典
本文图片

最后是一句纯粹的人物描写:君向潇湘我向秦;其实作者在前三句中已经将辅助物象都描写过了 , 画面可谓是有主有次 , 再不需要其他任何点缀 。 所以到了尾句的时候 , 他将重点落到人物上 , 以最为简单的方式做出陈述 , 达到一种以留白抒愁的效果 , 惜别之情已至最浓郁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