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嫂#火了60多年的“铁道游击队”,又出新作了

现代快报讯(采访人员李艺蘅丁梦莎)11月19日,由杨枫执导,张涵予、范伟、魏晨等主演的电影《铁道英雄》上映,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临城、枣庄英勇的“铁道队”与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捍卫家园的故事。
芳林嫂#火了60多年的“铁道游击队”,又出新作了
文章插图

△《铁道英雄》海报
其实,“铁道游击队”这个IP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自1954年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根据其改编的影视剧版本已经超过10余个。一起来回顾“铁道游击队”的变迁历程吧!
一本初中生写成的小说,火遍全中国
1954年,一部名为《铁道游击队》的小说出版,迅速风靡全国,写下这本书的人就是刘知侠。可能当时的他也没有想过,他笔下的“铁道游击队”会这么受欢迎,甚至到了60多年后的今天,这段故事还能再度登上大银幕。
刘知侠自幼长在铁路边,他的父亲是一名铁路护路工,他生活的村子前就有一条铁路。嘹亮的汽笛、弥漫的烟雾和奔腾的火车,成了他童年最难忘的记忆。而他一生的命运也紧紧与“铁道”相连。
194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知侠结识了铁道游击队的战斗英雄徐广田,通过多次交谈,他对“血染洋行”“飞车搞机枪”“票车上的战斗”等重要战斗有了一定了解,深受游击队英雄事迹感动的他,产生了创作小说的欲望。
为了掌握第一手详实的资料,刘知侠曾三访枣庄,在积累了大量资料和素材后,他决定以鲁南铁道游击大队真实的斗争经历为脉络,以两任铁道游击队大队长洪振海和刘金山为原型,进行创作。历时10年,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写作完成,195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铁道游击队》一经面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上市不久便告罄。据史料记载,该小说同年至少再版7次,小说印数达当年书目印刷平均数的一倍之多,先后被译成英、俄、法、德、越等外语版本。次年改编的同名连环画,先后再版20多次、累计发行3600多万册,是中国再版次数最多、印数最高的现实主义题材连环画。
而写成这本风靡全国的书时,作者刘知侠还只是初中学历。
最早一部改编电影曾于南京取景,导演就是江苏人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他们对于《铁道游击队》的最初印象。
芳林嫂#火了60多年的“铁道游击队”,又出新作了
文章插图

△1956版《铁道游击队》
在《铁道游击队》出版后,群众们要求将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呼声愈发高涨。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该片,这个任务被交到了江苏籍导演赵明手中,由小说原作者刘知侠担任电影编剧。
面对40多万字的原著,怎样将其化为影像,浓缩在一部电影中,这对曾拍摄过《三毛流浪记》《团结起来到明天》等优秀作品的赵明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剧组主创人员曾多次到临沂、枣庄、微山湖等地采访原型人物,召开座谈会等。
在演员选择和拍摄上,赵明颇费心思。电影中的核心人物刘洪,专门请来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演员曹会渠出演,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芳林嫂,则由“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的秦怡扮演。
正式开拍时,上海铁路局特别调来列车和机组人员协助拍摄,还曾于太湖边及南京、上海等地取景。据了解,赵明还特邀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的原型人物刘金山当顾问,他让刘金山带领火车司机和演员操练多天,将扒火车、翻墙、骑马追火车等“飞虎”英姿一一摄入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