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小中见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蓝瑛绘《江山胜览》

传世宋画中有很多小品画,别看这些作品尺幅不大,随便一幅都是国宝。北宋的小品画以花鸟、草虫、果蔬为主,南宋的小品以山水为主。后人从宋代小品画中挖掘了一个创作方法,那就是小中见大。在一些画论中,谈及对画家的评价,有个标准。那就是既能画大作品,也能画小品画。画鸿篇巨制的时候气势十足,画小品画的时候以情动人,表现韵致。
这幅小品画是明末画家蓝瑛的作品,题跋中写着蓝瑛的创作意图。他曾经看过黄公望画的《江山胜览卷》,仿照卷轴中的画法,创作了这幅小品画。


黄公望!小中见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蓝瑛绘《江山胜览》
文章插图

《江山胜览卷》是黄公望晚年代表作,画中描绘的是长江两岸的山水美景。这卷画作,黄公望创作了10年才完成,之后赠送给倪瓒收藏。到了明代中期,这卷画被项子京所得。明亡之后,项氏一族藏品遭到抢掠,《江山胜览卷》流入清宫。清朝末年,这卷作品失传,下落不明,据说流入日本。
这样珍贵的画卷,代表了黄公望晚年的艺术成就。蓝瑛作为明末著名画家,他当然要想法设法地欣赏一下,进而临摹。蓝瑛早年学习宋画技法,中年以后才学习元人画风。他很喜欢黄公望和王蒙的作品,黄公望可以在笔法上给他带来灵感,王蒙可以让他在构图上收获养分。


黄公望!小中见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蓝瑛绘《江山胜览》
文章插图

蓝瑛有学习宋画的底子,故此他在临摹的时候想到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他没有临摹全卷,而是把画卷中最精彩的部分,创作成小品画。蓝瑛的做法属于意临,他更看中黄公望的创作思想。
很多人把蓝瑛归入浙派,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很看重装饰性技法,画风偏向于华美细腻。怎么好看,他就怎么画。明末画坛已经竖起了致敬文人画的风向标,蓝瑛也在思考如何顺应主流风格。他临摹元代画家作品,就是打破装饰性的外壳,捕捉到自然天真的意趣。
蓝瑛学习黄公望技法,把重点放到了构图上。毕竟,对于一个成熟的画家来讲,笔墨上的造诣已经毋庸置疑,他更需要打破创作中的“惯性”,进入到师法自然的新境界。蓝瑛破除了他常用的高远法构图,通过平远法根据视野的延伸,让画中空间自然过渡。
也许是习惯了运用装饰性技法,蓝瑛在表现疏密对比的时候有些过于刻意。幸好他画的是小品画,如果画成立轴作品,这一缺点将会放大。


【 黄公望!小中见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蓝瑛绘《江山胜览》】黄公望!小中见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蓝瑛绘《江山胜览》
文章插图

小中见大,深入生活,从造景造境研究如何描绘自然之美。蓝瑛作为一个成功的画家,还不断研究学习。他的创作之路代表了传统画家对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