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肃:多彩演艺助推文化和旅游融合

今年4月 , 在甘肃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 ,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表示:“甘肃省艺术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 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 , 依托甘肃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 , 借助省内外优秀文艺创作力量 , 坚持守正和创新 , 既要合纵又要连横 , 主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 , 创作具有‘中国范’‘甘肃情’的经典传世之作 。 ”
近年来 , 甘肃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以鲜明的主题、市州齐发力的格局、“旅游+文化+创意”的演艺模式 , 取得了丰富的舞台艺术创作成果 , 把艺术写在了陇原大地上 , 把文化送到了百姓心坎上 , 通过演艺助推文化和旅游融合 , 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甘肃|甘肃:多彩演艺助推文化和旅游融合】甘肃|甘肃:多彩演艺助推文化和旅游融合
本文图片

一个主题一套经典演艺
多年来 , 甘肃演艺以不同形式的经典剧目 , 展现着甘肃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及“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品牌形象 。 作为世界级文化殿堂 , 敦煌以丝路文化为底蕴、以敦煌壁画为背景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彩虹之路》成为甘肃开拓文化和旅游演出市场的三大品牌 。 其中 , 《丝路花雨》自1979年创排以来 , 共演出3720场 , 先后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 , 观众达500多万人次 , 被称为“中国舞剧史上里程碑” 。 《丝路花雨》旅游版累计演出776场次 , 接待海内外游客35万人次 , 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之作 。 《大梦敦煌》主要讲述青年画师莫高和少女月牙的动人爱情故事 , 自2000年4月首演以来 , 已巡演全国31个省区市及海外20余个国家 , 累计演出1800余场 。 2019年8月 , 以“一带一路”历史为题材的《彩虹之路》 , 以汉使者张骞为原型 , 开启跨越时空的“凿空之旅” , 唱响了丝路千年文明的动人交响 , 获得各方面好评 。
近两年 , 甘肃省立足黄河文化积淀深厚、丰富浩瀚的实际 , 挖掘黄河题材 , 演绎黄河故事 , 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演艺市场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 今年7月 , 由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话剧《八步沙》赴京演出 , 收获好评如潮 。 该剧以“时代楷模”——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先进事迹为题材 , 集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位一体 , 反映了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 , 被首都文艺界称赞为展现我国脱贫攻坚奋斗历程的史诗之作、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划时代之作 。 今年9月 , 甘肃省话剧院始排于2012年的话剧《天下第一桥》复排成功 , 围绕彭英甲历时3年、几经波折修建黄河铁桥的故事展开 , 用艺术手法展现了100多年前黄河铁桥波澜壮阔的修桥史 , 是甘肃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的经典剧目 。 今年10月 , 甘肃省陇剧院创排的陇剧《大禹治水》首演 , 其以中华文明探源为主线 , 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 传播了大禹治水过程中公而忘私、甘于奉献、以身为度的律己精神 , 是黄河文化和地域特色高度统一的优秀剧目 。
此外 , 甘肃作为红色资源大省 , 红色文化演艺也好戏连台 。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大整合红色资源力度 , 打造红色演艺品牌 , 话剧《七先生》、陇剧《江姐》、红色题材皮影戏《陇原第一枪》等备受好评 。
文化旅游演艺带动景区发展
近年来 ,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把文化旅游演艺作为省内重点旅游景区丰富业态、加强供给、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 , 挖掘景区文化底蕴 , 投入真金白银 , 以“旅游+文化+创意”的演艺模式 , 初步实现了5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演艺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