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许鞍华的选择

什么|许鞍华的选择
文章图片

工作中的许鞍华(左)
“人们有时候觉得导演特别崇高 , 有时候又觉得他们无能 , 其实导演也只是个人而已 。 ”
《环球》杂志采访人员/乐艳娜
“张爱玲知道自己要什么 , 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日子、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 知道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生活、过上这样的日子 。 就努力去做 , 毫不手软 , 对自己不手软 , 对周围也不手软 , 坚持明确地去追求 。 写作也是一样 , 她坚持这么做 , 也这么过了一辈子 。 ”
电影《第一炉香》上映引起巨大争议之后 , 作家冯唐在他读张爱玲原著的节目里 , 说出了这样的评价 。 这一解读适用于张爱玲 , 也同样适用于《第一炉香》的导演许鞍华 。
拍摄手法、选角、改编……各种争议扑面而来 , 2020年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后推出最新作品的许鞍华 , 似乎遭遇了导演生涯的“滑铁卢” , 让自认为对评论反应有些“迟钝”的她也颇感“惊讶” 。
她感叹自己跟不上时代 , “应该去学习”;她对电影是否成功有着自己的理解 , 认为只要打动了自己 , 就能打动别人 。 日前 , 《环球》杂志对话许鞍华 , 更深了解了她的矛盾 , 以及执着 。
“我被张爱玲迷住了”
《环球》杂志:第一次读《第一炉香》是什么时候?
许鞍华:1978年 , 我在香港看了张爱玲的中篇跟短篇小说集 。 看完特别喜欢 , 被迷住了 。 我那时刚念完香港大学 , 小说里写的香港那些景色栩栩如生 , 加上她那种主观性的描述 , 很像一个幻觉 , 觉得特别好 。
我读她的作品 , 跟读其他作家的一样 , 都是跟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印证的 。 比如说家里老一辈的情况 , 读到与自己生活中有相似的和不同的地方 , 都会觉得有趣 。 张爱玲的很多生活经验我也有 , 比如在香港念大学 , 她描述得很准确 , 我自己表达不出来的 , 她都表达了 。
《环球》杂志:小说里的爱情也迷住你了吗?
许鞍华:没有 , 因为张爱玲写爱情是非常客观和理性的 , 非常写实 。 《倾城之恋》是这样 , 《第一炉香》更深刻 , 女主人公爱上了不能爱的人 , 还付出了所有的代价 , 这是极端的残酷 , 是很悲剧性的 。 很多人写爱情写得比较理想化 , 但张爱玲不是 。
《环球》杂志:对张爱玲各个时期不同的评论 , 有没有让你觉得比较意外的?
许鞍华:我看过许多关于张爱玲的评论 , 都很好 。 那些关于作家的排名、关于她的重要性的 , 我不是特别在意 , 因为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 , 这毋庸置疑 。 我需要再多看看她的作品 , 再多了解她一点 。 最近几年出版了她的许多东西 , 光书信就有600多页 。 我读完这些书信 , 感觉跟我以往的印象截然不同 。 以前觉得她到了美国以后无所事事 , 非常失意 , 但看了她的信 , 觉得她其实是很忙的 , 活得很高兴 。
《环球》杂志:这次对电影《第一炉香》的评价 , 是否也让你觉得比较意外?
许鞍华:我对最近电影收到的反应是有一点惊讶的 , 也许我年纪大了 , 说的话和现在年轻人说的不一样 。
观众看电影 , 也许会有一种固定的反应 。 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 , 他们就觉得有点无所适从 。 比如看武打片 , 肯定要看打戏 , 但武打片也可以是人文的 。 再比如电影可以是轻松的 , 也可以是悲壮的 , 悲壮跟轻松其实并不互相排斥 。 《第一炉香》这种既文艺又带些黑色调性的类型 , 可能有点超出观众观看的固定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