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村榼子”走向了世界
讲述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葛村榼子”非遗传承人王承厚
胶东人爱吃面食 , 逢年过节 , 餐桌上必备大馒头 。 “梅兰竹菊”“飞鸟游鱼”……要做出各色花样的馒头 , 离不开模具——榼子 。 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 都刻进了榼子里、印在了馒头上 。
从明末清初开始 , 做榼子就是俺葛村王家祖祖辈辈的好手艺 。 13岁那年 , 爷爷扔给俺一筐刻刀 , 说:“去!跟你叔学做榼子去!”哪承想 , 这刻刀一拿就是45年 , 再没放下过 。
一般来说 , 梨木做的榼子最好 。 做一个榼子 , 得经过十几道工序:摸墩、切割、下料、气蒸、起框、拉荒、雕纹……一道都不能省 。 平刀、挖刀、鱼眼刀……木屑纷飞之间 , 一块呆头呆脑的木头 , 仿佛被施了魔法 , 一下子变得婀娜多姿起来 。
本文图片
榼子的纹样 , 不下200种呢 。 这活计 , 最忌偷工减料 , 你看这片鱼鳞 , 哪怕是短了半毫米 , 印出来效果就差远喽 。
前些年 , 因为机器榼子兴起 , 手工榼子买的人少了 。 俺只好外出打工 。 一次 , 俺给工友们露了一把榼子手艺 , 大家惊叹不已 , 连厂领导也来劝俺:“厂里的活谁都能干 , 但你这手艺 , 可不是谁都能会的!”
这点醒了俺:好!回家创业去 。
这些年 , 政府越来越重视手艺人 。 不但每年给补贴 , 还扶持非遗传承人开店 。 俺家小子和闺女也争气 , 通过互联网 , 把“葛村榼子”卖到了世界各地 。
(本报采访人员刘艳杰采访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2日 01版)
【|“葛村榼子”走向了世界】责编:王远方
编辑:孙岱 张雪瑜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