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把责任与激情传递下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冯骥才在进行文化遗产田野调查 。
核心阅读
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与关爱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高度 。 现在 , 我们已经从抢救式保护进入到科学保护的阶段
要真正走到民间、走到一线 , 看到广阔大地对文化的渴求 , 探索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鲜活有机的结合 , 把书桌搬到田野 , 一起努力让历史之花开放到未来
在中国田野大地奔走的时候 , 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 , 这给予我投身文化遗产保护的无穷动力 。 我们保护多少 , 后代就会享有多少 , 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
作家内心里是否有大爱、大善、大美、大勇 , 笔下的境界是不一样的 。 文化博大精深 , 时代风云激荡 , 我们的文艺创作也要有与之匹配的大胸怀
“把小说当作艺术品来写 , 是我一向的追求”
采访人员:您身跨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等多个领域 , 这些领域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冯骥才:我把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称作自己的“四驾马车” 。 常有人问我:何以能同时做这些工作?文学、绘画与我相伴了半个多世纪 , 已经成了一种生命方式 , 难以割舍;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 , 对我来说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 无法推却 。 对它们中的每一项 , 我都是全身心地投入 。
“触类旁通”是中华文化的高明之处 。 古人写文章 , 写的过程中书法作品也就诞生了 , 文章写完 , 如果还有余兴 , 再顺手画几笔竹子、兰草 , 绘画作品也有了 。 一流画家背后往往都有深厚的诗文修养 。 这也是中国绘画跟西方绘画的一个重要区别 , 中国画家有明确的文学追求 。 我们常说意境之美 , 意是文学的意味 , 境是可视的空间境象 , “意境”二字是对文学与绘画关系的高度提炼与升华 。
采访人员:画家的身份反映到文学创作中 , 会带来什么特别的美学追求吗?
冯骥才:可能因为画画的缘故 , 我比较重视小说的形象性 。 契诃夫在给高尔基的一封信中 , 曾经含蓄地批评高尔基作品修饰语太多 。 他的意思是 , 与其写“一个高高的、窄胸脯的、身量中等的留着棕色胡子的人 , 坐在已经被行人践踏过的草地上” , 让读者读得吃力 , 不如写“一个人坐在草地上” , 这样反而清清楚楚 。 契诃夫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小说必须立刻生出形象 。 ”通过形象 , 读者能够一下子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
也因为从事绘画创作 , 我尤其偏爱艺术性强的小说 , 即结构讲究、文字精当准确、有画面感和审美品位的小说 。 把小说当作艺术品来写 , 是我一向的追求 。 有人认为长篇小说要写得“松” , 不能太在乎语言 。 实际上语言好不好 , 并非刻意为之 , 更多的是一种修养与天性 。 面对来自影视和网络文学的冲击 , 传统的纯文学更要守住自己独特的审美 , 在语言、气息、情景、节奏上追求极致 。 我现在已经养成七遍成稿的习惯了 。 第一、二遍在平板电脑上写和改 , 然后打印出来 , 第三、四遍修改结构和情节 , 第五、六遍逐字逐句斟酌 , 这个过程中有时加进一个好的字或词 , 意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 第七遍仔仔细细校对之后 , 才算最终定稿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进步 , 必将带来整个社会文明的提升”
采访人员:投身文化遗产保护 , 使您暂停了文学创作 , 但这次转向似乎也给您后来的写作带来别样面貌 。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好书&《2021年成都儿童文学年度综述》发布,来看看去年有哪些好书?
- 朝代#历史上最长的朝代,99%的人却不知道,只因史书就把它“封杀”了
- 贾母!《论语》:莫把心事挂在嘴上,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天赐良机|不错过天赐良机,生肖鼠牢牢把握大好机会,努力付出会有回报
- 年度|《2021年成都儿童文学年度综述》发布,来看看去年有哪些好书?
- 地方|父爱更像一道光
- 蚩尤&上古时代三大宝刀,第二把能够克制日本刀,第三把是不祥之物
- 榜单|发掘大格局大气象作品,《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榜公布
- 会用|一把“金剪刀” 剪出喜庆祥和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