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那个被林如海忽略的人,才是黛玉死因的真正知情者
癞头和尚的一句话,点出了黛玉之死的真正原因文\萧梦关于黛玉之死,我曾经当作本科毕业的论文课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去分析,后来又仔细反复的读了多次之后,才发现那个被林如海忽略的人,才是黛玉死因的真正知情者。
文章插图
图片摘自百度原文如下: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这是黛玉进贾府时被问到病因讲的一段话,其中提到了一个癞头和尚,他曾在黛玉三岁时要度她出家,不然黛玉的病一生一世都不会好,要想好,除非一辈子不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一辈子不见外姓亲友,其中也包括她出嫁之后的丈夫,可见这才是黛玉之死的真正原因。
文章插图
因红楼梦这部书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而这个癞头和尚在书中应该出现了三次,这三次,有二次是度化人,一次是度化姻缘。其中两次度化人出家都与黛玉有关,一次是度化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也就是后来被拐后改了名的香菱,这个丫头是黛玉的替身之一,被度化时的年龄都是三岁,与黛玉又是老乡,二人又有师徒之谊。另一次被度化的就是黛玉本人,当时的黛玉才三岁,因林如海夫妻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不肯舍弃她出家,再说林如海也没有把他说的话当回事,只当作是他疯疯癫癫的胡言乱语,所以才在黛玉六岁的时候送她到贾府来。
文章插图
相信如果林如海当时相信了癞头和尚的话,即便是贾母要求务必让黛玉去贾府,为了黛玉的病和生命,也不会答应送她过去。正是林如海忽略了这个癞头和尚的话,才让黛玉最终客死他乡。
文章插图
与林如海对癞头和尚的忽略不同,薛家对癞头和尚的话极为重视,因癞头和尚除了两次度化人出家之外,还度化了薛宝钗的一段姻缘,这就是那块金锁的来历。因为癞头和尚的这句话,薛姨妈一家子把这当作了正经事来对待,而且专门为这把锁打造了一个黄橙橙的金项圈,也因此带出了薛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
文章插图
这个癞头和尚的话,不仅林如海和贾敏不相信,贾母也不相信,还说正好多配一料这样的丸药就好了,可见并没有像薛家那样把这些话当正经事去对待。因红楼梦带有神话色彩,所以癞头和尚的话才起了作用,黛玉原本是下凡间来还泪的,所以她的生活里离不开泪水,更是时常会哭,这样的情况更与癞头和尚交代的不要听见哭声,不然一辈子这个病也不会好,再则黛玉离开家来了贾府,又违背了癞头和尚交代的除了父母之外从此不见亲友外人,不然这个病一辈子也不会好。
- 宝玉#薛蟠比贾宝玉更爱林黛玉他执着了三年,等来黛玉一句薛大哥
- 大观园&贾政到底是欣赏薛宝钗还是林黛玉,看林黛玉和史湘云闲聊就明白了
- 薛姨妈$贾母最不爱听什么话?薛姨妈曾说出口,贾母反应很大立刻反驳
- 反唐演义全传&“薛刚反唐”:历史上真实的“薛刚”究竟是何人,最终结局如何?
- 薛金莲#西凉女强将:暗器无敌,樊梨花都打不过,薛仁贵部将有招:娶她!
- 贾母&薛蟠被打,宝钗为何极力劝阻薛姨妈?背后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 薛宝钗!薛宝钗娴雅,薛宝琴完美,薛蝌温润如玉,为啥只有薛蟠不成器?
- 薛涛$41岁爱上渣男,才女薛涛一生未嫁,这首写给元稹的诗让人潸然泪下
- 薛家$穿上了凫靥裘的薛宝琴,为啥黯然退场?史湘云说出令人尴尬的真相
- 林黛玉|林黛玉思乡,寄希望于薛宝钗、薛蟠,多么病急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