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花木兰》的改编说起

前不久 , 看了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 。 看了之后 , 对照《木兰辞》 , 看其改编 , 感触良多 。
影片的主人公及故事雏形 , 都源自我国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辞》 。 这首民歌 , 许多学前班的小朋友都能背诵出来 。 花木兰的故事 , 在我国也是人尽皆知 。 朝廷征兵 , 花木兰无长兄 , 其弟尚年幼 , 父亲又年迈 , 因此木兰置办了行头 , 女扮男装 , 替父出征 。 花木兰随军征战沙场数载 , 屡建奇功 。 得胜还朝之时 , 皇帝赏赐给木兰许多财物 , 还要让其当尚书郎的高官 。 木兰却只想赶快回家 , 侍奉父母 。 木兰回家后 , 家里人杀猪宰羊 , 为她庆祝 。 木兰脱掉军装 , 穿上花衣裳 , “当窗理云鬓 , 对镜贴花黄”;紧接着 , 后面两句点题 , 抖开了包袱——“出门看火伴 ,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 不知木兰是女郎 。 ”
整个故事 , 显示了木兰的勇敢与智慧 , 但在战场中她如何以男人身份骗得战友和首领的 , 民歌中没有详细描述 。 对于战场的描写 , 只有场景性和概括性的几句:“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 ”而且 , 这几句不是针对花木兰的——对于任何一个从战场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 , 这样的描述都是恰如其分的 。 所以 , 缺少关键处的描述 , 后面的那个包袱就如同硬塞给人的一样 , 可信性不是很强 , 有些只要结果、不管过程的急功近利 。
电影《花木兰》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 , 替父从军、勇战柔然的故事 。 战场上的故事是其重头 , 这方面 , 编剧在许多情节上花了心思 。 比如 , 花木兰是瞒着家里偷偷替父从军 , 而且她还给自己起了个男人名——花军 。 比如 , 她在军营里睡觉时从不脱掉外衣 。 比如 , 她偶尔洗澡时总是一个人洗 。 但是 , 她训练时很刻苦 , 她的征战本领很出色 。 战场上的花木兰 , 想要做到其父亲的剑所刻的三个字:忠、勇、真——对国尽忠、杀敌持勇、对己存真 。 前两个字 , 她能做到 , 但最后一个她没有做到——她没有以真面目示人 , 没有做到对自己的真诚 。
后来 , 她被对方女巫的飞镖射中后 , 晕死过去——而这时的她 , 也如凤凰涅槃一般获得了重生 。 她把战甲扔掉 , 将长发散开 , 最终以一个女儿身出现在战友们面前 。 花木兰终于能真实地展示自己了 , 这时她的能量和力量也得以完全释放 。 最终 , 她带领骑兵救了皇帝 , 杀掉了柔然首领 , 立了大功 。
“花木兰凤凰涅槃”这一节的时间点 , 基本处于整部影片的黄金分割点 , 紧接着后面救皇帝的高潮戏 。 可见 , 电影的编剧是将花木兰“存真”的这个梗当成主要情节来处理的 。
这样一来 , 与我们的民歌一对照 , 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木兰辞》里 , 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立功 , 十几年中没被人发现女儿身 , 在我们看来 , 可算能耐、有本事——其最后一句“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明显是在抖机灵了 。 然而 , 在国外的导演编剧看来 , 女扮男装从军 , 在当时来说 , 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行为——这首先是对自己的不真诚 。 一个人在战争中老怕战友们发现自己的女儿身 , 她还能在战场上全身心地应对敌人吗?稍一分神 , 恐怕小命儿都难保 。 一个人对自己都不真诚 , 不敢展示和接受本来的自我 , 自我实现都是天方夜谭 , 谈何带领他者建功立业?因此如果花木兰在战争中始终以男装出现 , 她不可能得到《木兰辞》中所说的圆满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