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 三 )


图八 2014年龙珠阁南侧发掘现场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
文章图片
图九 2014年秦大树教授与学生在发掘现场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
文章图片
图一〇 2014年发掘现场
上述两次发掘是御窑厂遗址内最重要的两次发掘,学术目标清楚,发掘规范,地层清楚,遗迹清理完整,出土物丰富 。为研究御窑厂发展的阶段性,官作的布局、功能分区与建筑构造,生产体制与管理制度,生产技术与制瓷工艺,各时期御窑瓷器的种类与特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特别是北京大学师生全面负责了2014年发掘资料的整理研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使学界对御窑的研究从过去以器物研究为主深入到通过遗迹和出土的器物、原料、工具、窑具来审视御窑厂官手工业生产体制和模式的变化,极大的推动了明清御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北京大学师生为主分别撰写了御窑厂遗址2002-2004年、2014年发掘简报,正式发掘报告也在按计划编撰 。此外,北京大学还积极开展科技考古研究,崔剑锋副教授带领的科技考古团队对御窑厂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瓷器标本进行了检测分析,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部分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INAS) 。在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不断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北京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与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御窑厂遗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为御窑厂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的制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御窑厂遗址申遗、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等国家和地方文化战略献策献力 。主持了龙珠阁保护规划的制定,合作编制了御窑厂大遗址“十三五”“十四五”考古发掘与研究规划;参与编制了御窑厂遗址申遗文本;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共同制定了《景德镇御窑厂珠山南麓、北麓遗址本体保护方案》《御窑厂明清制瓷作坊遗迹和北麓瓷业文化堆积层保护展示项目》《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保护修复方案》及御窑博物馆展出大纲等 。这些工作有力推进了御窑保护利用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进程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
文章图片

图一一 2014年发掘清理正德时期瓷片坑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
文章图片
图一二 2014年发掘出土明中期彩瓷及其半成品
御窑厂遗址历年的发掘与研究极大的丰富了海内外学术界对御窑瓷器生产体制与工艺技术发展的认识,由此建立了明清宫廷瓷器从生产端(御窑)到使用端(御用)的完整联系 。御窑厂遗址也成为中华陶瓷文明的重要基因库,陶瓷文化的“活化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基于这些重要的价值,御窑厂遗址在2006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获批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3年被列入国家重点大遗址、全国25处大遗址重点保护展示工程和全国10处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 。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