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报道|“口袋书”以文学致敬生活,沪上文坛老中青作家笔耕不辍上下求索


陈村@报道|“口袋书”以文学致敬生活,沪上文坛老中青作家笔耕不辍上下求索
文章插图

从孙颙、陈村、程小莹,到滕肖澜、薛舒、姚鄂梅、任晓雯、孙未、王若虚,横跨老中青三代的沪上文坛作家群像,交出最新文学答卷,以此致敬热气腾腾的生活百态。日前,“上海作协口袋书”小精装9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该系列第一辑选用9位作家的新近小说,有的讲述1970年代的青春记忆,有的细数都市情侣的平凡日常,有的一探家庭的秘密……
小到微观世界,大到芸芸众生,曼妙文字为读者铺陈开千姿百态的生活画卷。从内容到装帧,这套丛书酝酿多时,9本书主打短篇和中篇,《初恋》是小长篇,大部分是作家虽发表但未成书的作品,有的系首次收入的新作。业内评价,这套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今轻阅读时代的回应,希望将轻盈可读的“沪上文坛文学名片”传递到更多读者手中。
从生活中掘富矿,作家“要比别人耐心一些”
“每个人都会重新对生活、对世界产生一些新的看法,对人物也产生新的看法。”程小莹去年底写下非虚构长篇《张文宏医生》,他用作家的眼睛默默观察张文宏的工作状态、待人接物,其举手投足间的大量细节被悉数转化到作品里,影响广泛。“抓细节,是作家的基本功。我读过陈村最早的小说《当我22岁的时候》,作家性格上就是比较细腻点,书写也细腻,观察事件、人物都可以从细节出发,通过细节叙事,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前不久在“最高书店”朵云书院上海之巅读书会上,程小莹如是形容,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人物、小人物,还是情感上的冲突或融合,都需要有细节上的表现,“这些东西抓住了,笔下的人物才会丰满立体。”
无论是孙颙《仙手》突破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运用新武侠表达方式,讲述“俗世奇人”的不凡故事;还是陈村《第一只苹果》和程小莹《初恋》回望往昔岁月,仍葆有青春激情和不被时光所掩盖的光芒,表面上看是对日常、家庭、个人生活的琐碎展现,但更多笔触是探索复杂人性。人心说不尽,难以言明,所以文学永远值得探索,也无法穷尽。“有时候换一个角度看生活、看世界,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眼光,作家要比别人看得多一些,比别人耐心一些,想得多一些。”陈村说。

陈村@报道|“口袋书”以文学致敬生活,沪上文坛老中青作家笔耕不辍上下求索
文章插图

《百年好合》《越野》《基因的秘密》则分别代表了滕肖澜、薛舒和姚鄂梅三位实力派作家对平凡人生中细碎光华的书写,各具风格。比如,薛舒《越野》里的夫妻故事谈不上有多少彼此非你不可的深沉爱恋,更多是俗世伴侣的磕磕碰碰,但在他们的情感中包容了最普通细碎也最闪光的生活,并用文学向生活致敬。“文学的奇妙在于,很多时候对于小说作者来说就是一刹那间的感觉,不是我去规划故事情节,而是当大概构思好了以后,人物会带着我走。我挺享受这个过程的,带有一点点半梦半醒的状态,不会构思得非常完整,随着人物带我滑向哪里,去哪里。”滕肖澜说。
任晓雯、王若虚等作为沪上年轻一代尝试走得更远。《药水弄往事》讲述上海弄堂里的历史烟尘、众生哀乐;《守书人》充满想象与锐气……“口袋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伦敦出版的“企鹅丛书”,还有日本文库本等。上海文艺出版社近年策划推出多种小开本书系,包括“小文艺·口袋文库”系列、企鹅“鹈鹕”书系等。“厚书”变薄,也赋予了“随身携带、随时阅读、深度思考”新的可能。
打捞行业鲜活细节,职场叙事摆脱悬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