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写字与书法的关系,一个例子说明,大家来讨论!

我今天要和大家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什么是中国书法艺术文化
我在前期的视频和文章中提到,据《中国书法史》第一卷[先秦 秦代卷]的开篇引言中已经明确说到,中国书法就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这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都能认可的定义,那么既然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我们普通人写的字是不是书法呢?那么我们首先就需要明确这个概念,写字与书法的关系。现任书协主席孙晓云说:写字不一定是书法,但书法一定是写字。对于这句话,我是非常的认可的,为什么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刻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及其这句话的涵义,其实这是一个低层次与高层次的问题,我今天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我们再次用做饭来举例,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怎么老是用做饭的例子啊?我可以告诉你,因为这个例子既简单易懂,又非常贴切,让人一看就明白,我不想举一些比较高深的例子,那样会让大家看得一头雾水。
中国书法史@写字与书法的关系,一个例子说明,大家来讨论!
文章插图

其实写字和书法的关系就比如是家庭中做饭和酒店做饭的关系。普通家庭做饭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解决饥饿。而在酒店做饭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解决温饱,还起到品味美食、交流情感、解决问题和社交的功能。一般家庭做饭都是为了吃饱,对于造型、名称、过程和饭菜色泽、香味不太重视,最重要的是味道好,下饭能够吃饱就行。但是饭店不一样,不仅要求味道,而且要颜色、造型好看,名称也要霸气或者别出心裁,对于做饭中刀功,用料和食材都有所要求。那么大家应该明白了吧,普通家庭做饭只是简单地解决温饱,这就是写字,酒店做饭不仅要解决温饱,还要色、香、味、形和名称具备,这就是书法。无论写字还是书法,都必须具备一个基础的功能,解决温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家庭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解决温饱的问题了,在家中做饭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做的饭菜已经不比酒店差了,比如很多年轻人(尤其是一些女性同志)在家中研究厨艺。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以前很多人写字只是起到满足于工作需要,传递信息的作品,而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普通人的文化需求也提高了,因此好多的写字已经演变成书法了,这就是写字与书法的关系。写字就是简单的工作需要,传递信息等简单的功能,而要把字写得好看,写得美观,写得有意境,有艺术性那就是书法。
中国书法史@写字与书法的关系,一个例子说明,大家来讨论!
文章插图

那么什么是书法艺术呢?把一桌的饭菜做得大家都爱吃,不仅尝起来美,而且闻起来香,看起来颜色、造型、搭配协调,这就是艺术。而南方人喜欢吃米和甜食,北方人喜欢辣和面食,四川、重庆喜欢火锅,山东喜欢大葱等全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爱好,融合起来就是饮食文化,对于书法也是同理,你喜欢楷书,他喜欢隶书,还有喜欢行书、草书和篆书,并且在此过种中衍生出很多的变种书体,如汉简,如魏碑,这些书法历史和书法事件组合起来,这就是书法文化。
中国书法史@写字与书法的关系,一个例子说明,大家来讨论!
文章插图

第二、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书法文化
那么既然明确了中国书法,书法艺术和书法文化的涵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书法文化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四个字:守正创新。有一个原则我们必须遵守,就是必须能够认识,必须以汉字为核心。守正就是要继承,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主流思想和书法理念,也要尊崇古人的书法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基础,因为这些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这是传统,更是优秀的传统。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一些新的方法和路子,在探索创新的同时,要充分吸取同行、书法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的情况不断修正自己改革创新的方向。因为改革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书法的美感和艺术性,而改革创新最终的受众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有的人说,丑书不也号称改革创新么?对于这点,我不认同。我们还用做饭和饮料来举例,我们知道一种食物和一种饮料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经常会以一种新的口味新形象来出现,在食物和饮料发展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的创新,比如烹饪的手段,以前用柴火,现在用煤气灶,以前饮料只有汽水,而现在饮料花样、口味多种多样,但是无论如何变,也无论如何创新,都必须坚持一个标准,那就是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口味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饮食习惯。而丑书的创新我们也用做饭来举例子,乱书就像是做饭不管什么口味,所有的佐料齐上阵,这叫创新么?吼书的孩儿体所谓的雅趣就是所有佐料都不加,原生味的,连原始人都会用火烤。而射书呢?就是我们做饭不用米面,用油炒石头,水煮木头。盲书和人体书呢?就是闭着眼睛做饭,结果菜在锅里,他把油盐倒在地上炒,还能吃么?所以说,守正创新关键是守正,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慢慢探索,探索的结果得到大众认可的是创新,只有自己认可或者两个三个人认可而大众不认可的那就不是创新,那就是胡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