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文章图片

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文章图片

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文章图片

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文章图片

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文章图片

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文章图片

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文章图片

翡翠|项京讲堂-翡翠的“种”和“底”

文章图片




项京 , 亚洲玉雕大师
对于很多人来说 , 翡翠的颜色其实还是比较明显好分辨的 , 但说到“种”和“底” , 可能不少人就抓瞎了 , 更别说把两者区分开来了 , 所以下面项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 什么是翡翠的“种”和“底” ,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对我们购买翡翠又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底?
底是指一件翡翠成品除了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调之外的其余部分的总和 。
其余部分 , 就是指种、种的变化、水头、各类次要的颜色、各类睱疵缺陷等 , 这些所有因素的综合情况 。

其中 , 种的变化是指在同一件成品上 , 无论挂件或手镯 , 都可能出现某部份种好 , 而另一部份种会变差的现象 , 当然 , 水也会跟随变化 。
可以说无种 , 但不可以说无底
所以 , 底不是种 , 种也不是底 , 但底包含种 , 是另一个比种更宽泛的概念 。

当种很差的时候 , 可以说无种 , 但底却是存在的 , 避不开 , 不可以说“无底” , 底之不存 , 色之焉附?因此无种时用底来替代 , 是恰如其分的 。
“种”的分级标准:
1级:结构细腻致密 , 10倍放大镜下不见矿物颗粒及复合的原生裂隙 , 粒径小于0.1mm;
2级:结构致密 , 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极少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 , 粒径在0.1-1mm;
3级:结构不够致密 , 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局部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 , 粒径在1-3mm;
4级:结构疏松 , 粒径大小悬殊 , 粒径在3mm以上 。

除了色 , 底是评价翡翠好坏的总括
业内人士在对一件翡翠成品做评估时 , 除了色以外 , 同时也要对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观察 , 给出一个总的评价 , 用以估计其品质、档次及价位 。

对应底的描述语是:好 , 一般 , 或差;干净 , 或脏(不干净);清爽 , 或灰、发灰(不清爽)等 。

如果种好水好 , 种水不变差 , 无睱疵无脏杂 , 就说底好、底干净、底清爽;
如果种水一般 , 有少量睱疵不影响美观 , 就说底一般;
如果种水差 , 灰暗 , 有瑕疵脏杂 , 很影响美观 , 就说底差、底不干净、底不清爽、底脏、底灰、底发灰 。
“底”的分级标准:
1级:10倍放大镜下不见任何绺裂、灰黑丝 ,在不显眼处偶有个别白棉、小黑点;
2级:10倍放大镜下不见绺裂 , 见少量细小白棉、黑点、灰黑丝;
3级:肉眼不见绺裂 , 10倍放大镜下见少量绺裂、肉眼可见少量白棉、黑点及少量冰渣物;
4级:肉眼见少量绺裂及较多白棉、黑点、灰丝及冰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