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19世纪伦敦街道上的童工

【小男孩|19世纪伦敦街道上的童工】英国画家威廉·鲍威尔·弗里斯(1819—1909)为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 , 他在1858年创作的一幅油画里 , 描绘了当时伦敦街上常见的一幕:一名衣着华贵的女士一手提着阳伞 , 另一手提起裙裾 , 站在路边 , 似乎正准备步行通过马路 , 身后整齐的大理石建筑和她的装束、外表相互映衬 , 在她身前 , 一辆满载衣冠楚楚的乘客的马车飞驰而过 。 在这一幕繁华的城市景象之中 , 却出现了似乎不那么和谐的一个“音符”:一个手拿扫帚的小男孩挡在了女士面前 。 不合身的上衣、磨破的裤子、踩在石头路上的光脚 , 都将他的穷困毫不掩饰地展现在观画者面前 , 也和这名女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两人的互动更是耐人寻味:小男孩像是在做出恳求 , 女士却刻意将头扭向一边装作没有听到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 , 小男孩是19世纪伦敦街头很常见的“临时扫路工” 。 当时的交通工具以马和马车为主 , 街道上的马粪随处可见 , 再加上人们随手扔的垃圾 , 路面卫生就更堪忧了 。 所以 , “临时扫路”的工作应运而生 , 从事这一行业的基本是在街上流浪的童工 , 也有一些是年老体弱的贫民 , 他们为担心弄脏长裙和鞋子的有钱人扫干净路面 , 顺便索要一些小费 , 后来甚至演变成了“先斩后奏” , 不管扫没扫完都直接要钱 , 或者拉住过路人死缠不放 , 导致不少人因为不胜其扰而采取无视的态度 , 画中的场景正是如此 。 对于扫路的小男孩来说 , 因为吃了上顿没下顿 , 路人偶尔施舍的一点小费决定着他一天的生计 。 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里 , 有个流浪儿就以扫路为生 , “在莫名其妙的纷乱中讨生活” , 最终凄惨死去 。
工业革命固然为英国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的转型 , 但也为底层儿童的生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 后来的研究者概括为“英国的工业社会史等同于儿童的牺牲史” , 这里的“儿童”基本不包括中产阶层及以上儿童 。 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 , 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不现实的 , 接受教育更是一种奢望 , 他们必须为了糊口而像成年人一样去做工 。 18、19世纪英国压榨童工的现象极为普遍 , 相当多的文学作品里都对此有所描述 。 在矿井里 , 童工在暗无天日的矿道中佝偻着身体推煤车 , 甚至手脚并用地爬行 , 造成骨骼变形、健康严重受损;在棉纺工厂里 , 身材矮小的儿童或是趴在机器下清理落下的棉纱 , 或是在机器旁边整日站着接线头 , 随时都有被卷入机器致残甚至致死的危险;在城市里 , 街道上有很多扫地、擦皮鞋、卖花和卖报纸的流浪儿 , 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会被胁迫加入盗窃、抢劫、诈骗团伙;在人们很少注意的烟囱里 , 也活动着清理积灰的童工 , 为了能在窄小的烟道里顺利爬行 , 他们经常赤身裸体 , 因为成年累月和烟灰、煤焦油打交道 , 甚至会早早患上不治之症 , 还有一些扫烟囱童工死于窒息或是高温却无人过问 。 到了工业革命后期 , 伴随着立法的完善和全社会对儿童保护的逐步重视 , 以上现象才渐渐得到改善 , 直至彻底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