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学书法要临帖,临帖要临一辈子,而这一过程中有个原则,就四个字

有人临帖很像,可临了一辈子没名堂;也有的人,临帖看似漫不经心,随心所欲,拿出作品来却有模有样。这是为什么?那么临帖到底是不是临得越像越好呢?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应该辩证地看。凡是简单粗暴地说是或不是,都是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
首先要看解决什么问题,临帖的目的是什么。也要看临帖的人,处于学习的哪个阶段,甚至要看正、草、隶、篆临得哪家字帖。
一般来说,初学者应当实临。最初是用笔和结体问题同时解决。甚至可以“描摹”,但一定要清醒地临。描和写不同,“描”得再像,也不能以此作为终极目标。
入帖的目的是为出帖,临帖的目标是创作!
如果不分情况地认为临得越像越好,那就如学佛的人“着了相 ”,反而流于表面形式,距离实质问题渐行渐远。
临帖的作用,犹如“标月之指”,目标在于月亮,而非手指本身。尽管要临一辈子。可每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尽相同。
你不见大家的临帖作品都不像原贴,都有自家面貌吗?《兰亭序》多个版本,没哪两种是完全一样的,你说谁临得最像原作?


二王!学书法要临帖,临帖要临一辈子,而这一过程中有个原则,就四个字
文章插图

古代自不必说,今天如果有人临出一幅一模一样的《兰亭序》,代表他功夫很深。而具备此类功夫者比比皆是,但我们并不需要两幅一模一样的《兰亭序》! 即便想要,复印机只消几秒钟就能创造。
再说中书协的“临帖展”,尽管鼓励作者实临,但真正入展的作品,你看有几件是真正“实临”的?如果优秀的标准就是临得像,那么展厅里,临同一个帖子的作品全都一模一样,你说有意思吧?还要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干啥?
何况即便实临,不同人的临作,也不尽相同。真正的实临是出“形”入“神”,与原作对话,而非流于表面功夫的炫技。因此佳作必然具备个人风格,甚至是个性鲜明的。


二王!学书法要临帖,临帖要临一辈子,而这一过程中有个原则,就四个字
文章插图


【 二王!学书法要临帖,临帖要临一辈子,而这一过程中有个原则,就四个字】其实多数时候,只有解决“形”的问题时,才需要临得很“像”,而“形”的问题又是最容易解决的。
学书法不同于学写字,写字跟语文老师学就行了。写工整端正了就一边玩去,够用就好。书法则不然,是要临帖一辈子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个原则,一般人我不告诉他,通俗地说就四个字——
以小字楷书为例,你临过一段时间“二王”,还学过文征明小楷,估计会感觉飘浮。那你就可以临钟繇,临习《宣示表》《荐季直表》“补补”。因为你的目的很明确——为解决飘浮、不沉稳的习气,那就着重感受钟繇的这种气息,而这种气息不完全需要临得逼真 ,仅需突出主要特点就行。


二王!学书法要临帖,临帖要临一辈子,而这一过程中有个原则,就四个字
文章插图

反过来你要解决呆板不够灵动的问题,于是你发现了王宠,王宠小字的特点是外拓,抑左扬右,内部空间疏朗,但其点画用笔缺少基本的变化,初学者很难把握。所以,你的重点不在于模仿他的点画,而是需理解他字形之所以灵动的原理,着重学习这种方法、技巧,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改变积习造就的缺点就行了。相比那些临王宠临得很像很逼真,结果还没搞明白学到了什么的人,你就高明多了。
清醒的学习者,是用心用脑在临帖,真正把古人的精华汲取,化为己用。另外一些人则是机械地描摹,终于描成了一个书奴、字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