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为何说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现?这个史前10000年就出现的工具是关键( 二 )



陶寺遗址&为何说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现?这个史前10000年就出现的工具是关键
文章插图

而东亚地区发现的箭杆整直器,除了矫直箭杆,也有打磨箭杆的功能。只不过,后来随着其他加工设备的完善,这种抛光功能逐渐被淘汰。从类似的原理到类似的使用方式,说明早期先民们对于弓箭性能的要求可不是凑合就行。他们也知道什么好用什么不好用,只是他们没有我们今天完善的学科理论和实验设备。所以他们只是自己摸索。要知道这种石器的加工难度可比制造切削器大多了。为啥那么干,不还是看到箭杆加工后的好处?而正是他们的这种追求,才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进。

陶寺遗址&为何说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现?这个史前10000年就出现的工具是关键
文章插图

回过头来再说箭杆。箭杆矫正只是箭杆制作的其中一步。箭杆的加工、抛光、上漆、缠线,每个环节都需要消耗人力物力,虽然一支箭不是特别精贵,但是价格也不便宜。在宋代要七十文,也相当于北宋几天的生活费。清代一支军用箭也三分银。三分银是啥概念?清代一两白银是一百分,换成铜钱一般是1000文,而一两白银能买150斤米。可见三分银也相当于一天饭钱了。何况箭又不是一根。三十支差不多就接近一两白银。而对于打仗来说,需要的弓箭可不是几十支。因此有观点认为,古代那种大规模覆盖的箭雨抛射,其实很难出现,因为箭的产量和价格导致了每次箭雨抛射,其实都是“乾坤一掷”。当然,古代打仗有时往往不计成本 那种箭雨记载上还是存在的。

陶寺遗址&为何说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现?这个史前10000年就出现的工具是关键
文章插图

所以各政权在开战前,都会大量生产军械,而战争成本也是建立在政权的经济之上。这也是为何会出现战端一开,烧钱烧的像烧柴火的情况。这也是为何说,打仗拼的是动员能力的原因。
【 陶寺遗址&为何说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现?这个史前10000年就出现的工具是关键】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