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孙子周令飞突然火了,相貌酷似爷爷,他却说:我不会写文章( 三 )
就像《十三邀》这个节目中,许知远曾这样问罗翔:“以前的那些朋友,现在还联系吗?”
罗翔沉默了一会儿,微笑着回应:“基本没有了。”
许知远淡淡地附和了一句:“因为是彼此处境不同了吧。”
是的,与其苦苦纠结于过往的美好,不如学会放下,往前走,去寻找新的人生风景,因为多数人,都只是你人生中的匆匆过客。
文章插图
“人类的悲欢并不太相通”,是最好的自勉语
鲁迅的《而已集》中,有一篇《小杂感》,里面描绘了几个戳心的场面。
楼下有个男人病重,他隔壁住户却还放着留声机;对面一家子在哄弄小孩;楼上有人在狂笑,还有打牌声;河边的船上,有女人在哀哭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很吵闹。”鲁迅一句直戳心窝子的话,看似残酷,却道出了世间百态的真相。
文章插图
就好像鲁迅的《祝福》里的祥林嫂,她可谓命途多舛,先是失去了丈夫,随后又被恶毒的婆婆强迫再嫁。
再婚后,丈夫又去世,随后儿子又被狼叼走吃掉,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喘不过气来,可她不懂得自我疗愈,就只能每天到处叨叨,跟人诉说自己的不幸。
可是,那些人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同情她,反而把她的不幸遭遇当成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拿她的伤疤戏谑她。
故事中的柳妈,就是一个代表。
祥林嫂被婆婆强押着改嫁给深山老汉贺老六时,她拼死反抗,结果拜堂时头磕到桌角,撞了个大窟窿,额上留一个伤疤。
被迫改嫁,不仅给祥林嫂额头上留下伤疤,也给她的内心留下伤疤。
柳妈却拿她的伤疤开涮,“你这么拼命反抗,为啥后来又依了呢?”
祥林嫂回应,是因为那男的力量太大了,自己反抗不过来。
柳妈却继续戏弄她,“我不信,你后来肯定是自己肯了,反倒推说他力气大。”
柳妈的这种质问,无疑跟质疑一个被人强暴的女子是自愿的一样,侮辱性极强,伤害性也极大。
人类的悲欢并不太相通,你的痛苦和不堪,对别人而言,可能是笑料。可惜,祥林嫂并不了解这一点。
她一心想从别人那里寻得慰藉,寻求活下去的力量,可是她得到的只是别人的不屑和麻木不仁。
文章插图
失去了外在的力量,又没有自愈的能力,祥林嫂身心备受摧残,形同枯槁,最终沦为乞丐,死在街头。
世事炎凉,人情冷漠,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她缺乏自我寻求出路的内在能力,才是让她走向绝境的真正根源。
在当今的现实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奔走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和人生体验;每个人可能对别人的遭遇有所理解,却无法感同身受。
正如衣食无忧的富二代,无法理解一个打工仔为了几百元全勤奖,晕倒醒来后就赶紧奔赴公司;也无法理解一个穷人为了省5块钱,跟商家反复讨价还价。
正如一个健康的人,无法体会绝症患者内心如坠入冰窖的黑暗,和身体锥心刺骨的疼痛煎熬。
有一句话这样说,你的事故,对于别人而言,就是故事。
这个世界本来就各色悲欢离合同时上演着,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得意,有人失意,有人喜迎新生命的喜悦,有人悲伤地送走至亲......
在经历残酷现实拷打的我们,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恶意对待时,想起鲁迅先生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想起他笔下的祥林嫂,心中便会多了一份释然。
- 七律!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 语言|语感与幽默感
- 鲁迅|最美的回忆在童年
- 周作人!与鲁迅通信250封,在周家住到30岁,她为何没有成为鲁迅的恋人?
- 尹克西&神雕中,此人是欧阳锋亲孙子,实力远胜郭靖,后来指点张三丰武功
- 那个时代&宁愿花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碗羹汤,离婚后在孤独中逝去
- 徐志摩$鲁迅作诗痛骂,冰心、钱钟书发文讽刺,民国大师为何容不下林徽因
- 母亲$鲁迅几乎从未正眼看过朱安,为何朱安孝敬婆婆到死,不离不弃
- 子嗣!一辈子没跟鲁迅成婚,却为鲁迅生下唯一子嗣,鲁迅称她为“害马”
- 爱无性@鲁迅的原配夫人,一生无爱无性无后,死后却被小妾草草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