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追寻质朴古拙的瓷之美,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

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瓷器之美 , 当下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柴烧陶艺家为之痴迷 。
澎湃新闻获悉 , 主题为“柴烧·溯源·承启”的“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暨国际陶瓷柴烧作品展”昨天在地处松江的上海清控人居美术馆开幕 , 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柴烧艺术家的原创柴烧作品 , 呈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柴烧的质朴之美 。 主办方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柴烧艺术家的近210件套原创柴烧作品中 , 最终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5名 , 金奖包括沈载千(韩国)《手工陶艺“鸭子”》、邱一峰(中国)《根》系列 。
作品展|追寻质朴古拙的瓷之美,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作品展|追寻质朴古拙的瓷之美,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作品展|追寻质朴古拙的瓷之美,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中国的制瓷史已经有数千年 , 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也使人们对陶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 , 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 , 烧制陶器时罩住瓷胎 , 将木灰与火隔离开 , 避免与之直接接触 , 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 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 , 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 , 认之为“瑕” 。 然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功的条件下 , 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 , 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 。 当代柴烧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为:柴烧烧制作品时不再使用罩住 , 意味着对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病”的认可 。 它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 , 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 , 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 , 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 , 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 , 及各种颜色的变化 , 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 , 自然而无粉饰之气 , 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
作品展|追寻质朴古拙的瓷之美,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 , 这正是柴烧陶艺家们为它痴迷并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 。 传统重的是技术 , 而当代更加倾向于观念的重视 , 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 当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们此时关注的不是集中在明确的造型和装饰的设计上 , 而更多在于窑炉烧制时候的气氛、陶土的品类以及作为燃料的木柴品种、烧成的时间、温度的控制等对一件作品最终形态的影响 , 作品的细节因此呈现了较多偶然性的特征 , 作品的品格也因为这些偶然性的细节而被呈现 。
作品展|追寻质朴古拙的瓷之美,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柴烧·溯源·承启”的“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暨国际陶瓷柴烧作品展”作为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 , 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清控人居联合承办 , 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协办 , 并得到清华大学等4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陶瓷研究所的学术支持 。
作品展|追寻质朴古拙的瓷之美,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