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简介1.密西西比河(The Mississippi River)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位于北美洲中南部,注入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 。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 , 注入墨西哥湾 。
2.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 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自传体小说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并称为马克吐温毕生最享盛名的三大杰作 。
3.马克-吐温凭着年轻时驾驶河船的经验,写成了脍炙人口的自传《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 。以密西西比河及沿岸的城镇为舞台背景,生动地写下作者的生活体验、童年岁月以及他所热爱的乡土 。
4.这本书中饶富自传性,有描述、有插曲、有寓言、也有引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一部结构雄伟,内容丰富的叙事诗 。以幽默嘲讽风格著称的马克吐温,在书中呈现温暖的追忆和淡淡的忧愁 。全书共六十章,作者以朴素、柔和、正确的语言把密西西比河的伟大容貌描绘得淋漓尽致 , 刻画了他亲身经历的十九世纪后半以后的美国社会及其蜕变,使本书成为美国乡土文学的先驱 。对作者来说,汽船时代正是一段最美丽、最富意义的往昔象征 , 代表了自由和冒险的掌舵生活,正是他的梦想和憧憬 。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简介密西西比河位于北美洲中南部 , 全长6020公里 , 是世界第四长的河流,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它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开始 , 流进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 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 。
在密西西比河漫长的流动中,密西西比河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 。密西西比河也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 。
密西西比河是国家文化和娱乐休闲的宝库 。每年,仅旅游、捕鱼和休闲娱乐产业的产值就能达到214亿美元,为流域各地提供了35万1千个工作岗位 。密西西比河同时也支撑着价值126亿美元的航运业,提供相关工作岗位35,300个 。全国一半的谷物和大豆都经由密西西比河上游运出 。
密西西比河及其洪泛平原共哺育着4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物资源,北美地区40%的水禽都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路径迁徙 。
“密西西比”是印第安人的称呼,意为大河或众水之父.密西西比河还被人们叫做“老人河” 。上个世纪20年代 , 百老汇音乐剧开先河的代表佳作《演出船》讲述了1887年密西西比河上一艘流动剧院船上发生的故事 , 该片中的名曲《老人河》唱出了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及两岸人民的生活,在全世界流传了七十余年,至今不衰,感动了几代人 。
流域各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
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情节介绍《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原来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一段,后来马克吐温将其删掉了独立成一篇,原题是《在木筏上》 。这本书没有主角,就是马克·吐温对于在密西西比河上生活的回忆 。严格的说不是小说,没有情节和主角,而是满篇满幅地风光的描写和各种趣事的回忆,实际上就是马克·吐温的回忆录,就像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 。这是我自己看过以后写出来的,供你参考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介绍密西西比河(The Mississippi River)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简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 作者:马克吐温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与「顽童流浪记」「汤姆历险记」并称为马克吐温毕生最享盛名的三大杰作 。
马克-吐温凭着年轻时驾驶河船的经验,写成了脍炙人口的自传《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 。以密西西比河及沿岸的城镇为舞台背景,生动地写下作者的生活体验、童年岁月以及他所热爱的乡土 。
这本书中饶富自传性,有描述、有插曲、有寓言、也有引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一部结构雄伟,内容丰富的叙事诗 。以幽默嘲讽风格著称的马克吐温,在书中呈现温暖的追忆和淡淡的忧愁 。全书共六十章,作者以朴素、柔和、正确的语言把密西西比河的伟大容貌描绘得淋漓尽致,刻画了他亲身经历的十九世纪后半以后的美国社会及其蜕变 , 使本书成为美国乡土文学的先驱 。对作者来说 , 汽船时代正是一段最美丽、最富意义的往昔象征,代表了自由和冒险的掌舵生活,正是他的梦想和憧憬 。
密西西比河上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883年发表的自传体游记 。该作品表达出马克·吐温对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的同情及其命运的深切关注 。作者目睹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罪恶和黑暗;美国上层社会的趋炎附势、下层社会的痛苦呻吟,还看到了种族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密西西比河河流生活的野蛮入侵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创作风格,完成了从诗意浪漫到辛辣讽刺,从温暖追忆到淡淡思乡之愁的转变 。——————————————————————————————————内容简介《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是一本自传式游记 , 马克·吐温回忆了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做水手工作的经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怀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笔下,这条河以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变化多端、难以琢磨的任性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 , 它既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 危害极大 , 又养育着大河流域广大的国土上的人民 。对于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马克·吐温来说,密西西比河简直是一所大学,它使他认识了许多奥妙的自然现象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密西西比河上的河水涨落甚至会直接影响着农庄的兴盛与毁灭,城市的兴旺与衰败 。“密西西比河最奇怪的特点之一——河道的随时缩短 。有的坏蛋因为他的种植园在离河稍远的乡间,地价较低,河水猛涨的时候,他就只要等待时机,趁着黑夜在那一条狭窄的地峡上挖一条小沟 , 把河水引进去,于是在意想不到的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奇迹:那就是 , 整个密西西比河占据了那条小沟,把那个偏僻地方的种植园搬到它的岸边来了(使他的地价上涨四倍),而另外那个人很值价的种植园却被隔离到老远,成为一个大岛了 。”在那些年中,大河在飓风岛和一百号岛、阿肯色州的拿破仑 , 还有胡桃湾和会议湾这些地方都曾经冲决过,这几次总共缩短了河道六十七里 , 密西西比河以其强大的力量和不可预知的方式在不断地改变着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而河岸上的人民也顺应着河流不断地繁衍生息 。该游记中还记录了河上文明的不断变迁,“这条河经过探测后,一直过了七十年,沿河的两岸才有了人数可观的白种居民,又过了五十年 , 才有了交通 。这条河上最早的交通工具是平底船 , 不久小火轮就闯进来了 。但是后来轮船越来越多,速度也大大提高了,于是它们就可以独吞全部航业,从此以后木船业就呜呼哀哉,永远完蛋了 。木船的船夫变成轮船上的水手,或是大副,或是领港” 。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变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文本中作者还满怀欣喜地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沿途城市的风光:柏林顿、圣路易、明尼亚波利斯、洛克岛、新奥尔良、圣保罗、杜标克 。“每到一个展现在眼前的新地方,人们的惊奇和敬爱心理就更加深刻、更加增长 。这样的人民和他们这样了不起的成就,不能不令人起敬 。这是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民族,要是为这种民族的前途担忧,那是大可不必的 。”作者对每一个地方都由衷地赞叹,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乐观,在这样的发展中 , 人类的智慧作用于自然而成果斐然 , 自然与文明高度地融合与并存 。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阅读题答案1.茂密
2.暄 改成 喧 (涌)
3.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写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做了铺垫 。
4.指的是一天就变成死气沉沉、空虚无聊的日子了
一部关于密西西比河蒸汽船的故事马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列门斯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其交友广阔,威廉·迪安·豪威尔士、布克·华盛顿、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其于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 , 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笔名:“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术语,萨缪尔(即“马克·吐温”)曾当过领航员,与其伙伴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1浔约1,1米),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船长塞勒斯,他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笔名“马克·吐温” 。1859年 , 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预测新奥尔良市将被水淹没的文章 。调皮的萨缪尔决定拿他开个玩笑,就模仿他的笔调写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讽刺小品 。谁知这篇游戏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长的心 , 老船长从此弃笔不写,“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从此在报纸上销声匿迹了 。四年后 , 当上采访人员的萨缪尔得悉塞勒斯船长谢世的噩耗,为自己当年的恶作剧追悔不已,决心弥补这一过失,于是他继承了“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并以此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但亦有一说,指其在西部流浪时,经常在酒店买酒两杯,并要求酒保在帐单上记“两个标记” 。然而,孰真孰假,或两者皆虚 , 则无从稽考 。他的真名叫“萨缪尔·蓝亨” 。写作风格:熔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杰作 , 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 。哈克的父亲找哈克要他在一次冒险中得来的钱,得知哈克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并上学时,就把他关在一个小木屋里 。哈克伪造成他被杀的假象 , 并用一个小筏逃走 。这时他遇到了吉姆 。吉姆是道格拉斯寡妇的妹妹的奴隶 , 他因为无法忍受沉重的工作而逃到杰克逊岛 。他们两个人就躲在岛上 。后来有人来搜索 , 他们就乘着竹筏逃到对岸的自由区 。航行到半途之时,他们的竹筏和蒸汽轮船撞上了 。哈克和吉姆掉到河里 。哈克后来被一位富有的商人救起,但是随而卷入纷争和枪击事件,在这一片混乱中他和吉姆再次见面 。不过他们很不幸地被“年轻的公爵”和“老国王”两个骗子所骗 。他们教哈克和吉姆到各城市去传教骗钱,或是耍宝、愚弄乡民以骗取他们的金钱,或是遇到有人亡便到他家中诈骗钱财,这两位骗子对哈克和吉姆无所不用其极 。后来哈克好不容易才逃回到船上,但是他却没找到吉姆 。原来吉姆被“老国王”卖到菲尔富士农夫家 。而菲尔富士的太太刚好是汤姆的叔母 。哈克知道这件事后就和汤姆商量如何救出吉姆 。经过一番惊险的行 动,他们三个人终于逃出菲尔富士家 。逃亡途中,汤姆的脚被枪击中,伤势很严 重 。由吉姆陪他到镇上治疗 , 一不小心吉姆又被捉走了 。这个时候汤姆的叔母玻莉到镇上来 。她带来消息说:道格拉斯寡妇的妹妹已经了 。她在遗嘱里恢复吉姆为自由身 。而哈克的父亲也了,他也恢复自由身 。不过这次他要由波莉姨妈收养 。哈克曾经在道格拉斯寡妇那儿吃过苦头,对于这种被文明人士教养的经验,他实在受不了 。所以,他再一次逃走,与汤姆踏上历险的旅程……吉姆是个忠厚能干的黑人,但他依然避免不了被任意贩卖的厄运,他的不幸命运是广大黑奴悲苦人生的真实写照 。值得肯定的是,他不再像哈里叶特·斯托笔下的汤姆叔叔那样,面对迫害逆来顺受,而是采取了出逃的对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要算是力所能及的反抗了 。他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的人,在大河上漂流时,他处处照顾哈克,尽可能不让孩子受惊受苦;当汤姆中弹受伤时,他不顾自己的安危,留在危险区域协助医生救护孩子 。通过吉姆一系列高尚热诚行为的描绘,作品告诉我们,黑人在人格上不仅不比白人差,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白人,由此彻底粉碎了种族歧视的谬论邪说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小说意在表明废除蓄奴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哈克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象 。小说开始时,他虽然活泼好动 , 爱好自由生活,但因为长期受到种族主义反动说教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歧视吉姆,常常捉弄他,一度想写信告发吉姆的行踪 。经过与吉姆同行的日日夜夜 , 他终于认同了吉姆,决心帮助他获得自由 。小说以颇具戏剧性的笔触描写了哈克内心斗争的结果:他拿起了那封告发信说道:“好吧,那么 , 下地狱就下地狱吧”,随后就一下子把信扯掉了 。这段非常传神的描写诚如作家所言,是“健全的心灵(即民主理想)与畸形的意识(即种族偏见)发生了冲突 , 畸形的意识吃了败仗” 。哈克的思想转变和多次帮助吉姆渡过难关的行动,说明既然种族主义谬论连一个孩子都蒙骗不了,那么蓄奴制度的崩溃确实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表明了作家提倡白人黑人携手奋斗,共创民主自由新世界的先进思想 。这部小说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马克·吐温创作的艺术魅力 。首先,作品把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很好地糅合在一起 , 哈克与吉姆的漂流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密西西比河上和沿岸的自然景物在作者笔下也闪烁着奇异壮丽的光华,而沿岸一带的城乡生活描写则翔实真切,具体可感 。这种奇妙的融合尤其体现在哈克的思想斗争中,作家既纤毫毕露地呈示了人物意识活动的逻辑轨迹,又不无幽默风趣地调侃嘲弄了宗教谬说给一个孩子造成的荒唐观念 。其次,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 , 从哈克的视角反映生活、刻画形象,亲切生动,引人入胜 。再次,作品的语言颇具特色 , 作家在广泛采用美国南方方言和黑人俚语的基础上,经过精妙地提炼加工 , 形成了一种富于口语化特征的文学语言,简洁生动 , 自然含蓄,是英语文学的范本 。一百多年来,这部小说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专家们也好评如潮 。英国诗人艾略特认为哈克的形象是不朽的 , 堪与堂吉诃德、浮士德、哈姆莱特比美,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称颂它“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 。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 。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 。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 , 从主人家中出逃 。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 。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遗嘱里解放了他 。小说中,哈克贝利和吉姆的性格鲜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 。全篇的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交相辉映,尖锐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讽刺以及浪漫传奇的描写浑然一体 , 形成了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风格 。
讲的是一个小孩和一个黑人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汤姆索亚历险记
还有一个叫《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那个黑人叫吉姆
小时候的动画了
有一个关于往密西西比河倒牛奶的故事,有关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体故事内容是什么?因为当时经济大萧条对牛奶的市场需求大幅缩?。?但当时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需求信息不能很快得到达奶牛户那里 。造成了大量的生产过剩这些过剩牛奶如果投向市场势必会影响现有市场的牛奶价格 。所以他们宁可倒掉也不卖掉 。
提示:一、
1929年10月24日 , 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一周之内 , 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疯狂的20年代”暗藏危机
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 。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 , 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 。从1923年直到1929年秋天,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 。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 。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 , 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 , 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
上个世纪20年代的繁荣虽然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 。首先是美国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 。1919年时农场主的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8%,农场主纷纷破产 。此时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收入的1/3左右 。
其次,是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 。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 , 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 。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 。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 。
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 。继威尔逊后的3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 。有美国史学家认为,“这3届政府在美国历史上构成了一个时代” , “在这短短10年中,政治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低下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再要低落就连负责公众利益的影子也说不上了 。”
“美国往地狱里冲”
1929年上台的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 。他在竞选演说中对人民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 , 家家有两辆汽车” 。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当年10月24日,一场经济危机风暴席卷美国 。这次危机使生产下降的幅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失业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 。
从10月29日开始的一周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 。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到1932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占全国劳工总数1/4的人口失业 。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 , 意在讽刺胡佛总统 。除此之外,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 。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 , 美国往地狱里冲!”
“新政”把美国拉回人间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 , 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
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 。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这是他所采取的重建银行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 。3月9日 , 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 。13日至15日,全国绝大多数银行经过财政部审核 , 在政府监督下,分批陆续恢复营业 。罗斯福对惊魂不定的美国人民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 。”6月16日,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 , 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近20亿美元!
在整顿农业方面,从1933年5月开始 , 新设立的农业调整管理局着手开展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行动,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 。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发生了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下降,加上1933—1934年遭到严重旱灾 , 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 。从1932年到1936年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 , 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几乎翻了一番 。保持平价的比例从1932年的55%上升到1936年的90% 。
1933年春天,罗斯福政府制定了旨在整顿工业的《全国产业复兴法》 , 其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并为此拨款33亿美元 。罗斯福称之为“向工业界提出的艰巨任务” 。7月又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200万雇主接受了“一揽子规约”,并在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服从规约的标志 。
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 。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 。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 , 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 , 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 。
“新政”功过众说纷纭
“新政”刚一推出,就引起美国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不同政治集团对其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罗斯福的坚决反对者、报业大王赫斯特说“新政”就是苛政(RawDeal);不是榨取富人(SoaktheRich),而是榨取成功者(SoaktheSuccessful) 。美国著名新闻采访人员、作家约翰·根室说他所听到的关于“新政”的最好定义,是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 。另外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
美国经济学家对“新政”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新政”在鼓舞私人企业的信心方面没有成功,资本主义秩序成功的基本条件是鼓舞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诱发这种精神就需要刺激和补偿 , “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这种精神的 。另一派是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或半追随者 , 他们认为,只有真正执行大胆的增大开支的赤字政策,才能使国民经济走上复兴的轨道,而罗斯福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 。
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 。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 。这就使得“新政”能够在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获得一席之地
想知道一个电影名字:描述的是美国19世纪密西西比河上一个水手和农场主女儿的爱情故事 。《大力水手剧场版》O(∩_∩)O~
马克吐温的《傻子旅行》《艰苦岁月》 英文翻译Mark Twain's
《傻子旅行》- The Innocents Abroad 或者 The New Pilgrims' Progress
《艰苦岁月》 - Roughing It
马克吐温主要作品有 【说两部就好密西西比河的旧日时光▪卡城名蛙▪傻子旅行▪艰苦岁月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王子与贫儿▪浪迹海外▪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顽童流浪记▪神秘陌生人
马克・吐温是一位什么样的作家从南北战争结束到!"#$年为第一时期 。代表作是《竞选州长》,这个短篇小说,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的虚伪 。
#$年代初至%$年代中期为第二时期 。这个时期,他写了一系列优秀的长篇小说,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镀金时代》等 , 还发表了优秀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
第三时期是从%$年代后期至!%!$年 。这段时期美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统治阶级除对内镇压外,还大肆对外侵略扩张 。马克・吐温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他写了一些批判时政的政论 。
马克・吐温的作品用幽默讽刺手法,对现实社会中的拜金主义、种族歧视、虚伪的民主、官场的黑暗、统治者的暴虐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他是一个艺术上独树一帜的作家 , 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阅读答案1.茂密
2.暄 改成 喧 (涌)
3.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写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做了铺垫 。
4.指的是一天就变成死气沉沉、空虚无聊的日子了
什么样的河不行驶船?我的答案是银河
一支巡逻船在一段河流中行驶,顺水速度是逆水速度的2倍,它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0千1.求水流速度 。
顺水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的2倍
2倍逆水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的2倍
3倍逆水速度=静水速度的2倍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的2/3倍=40*2/3=80/3千米/小时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的2倍=160/3千米/小时
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静水速度=160/3-40=40/3千米/小时
2.请问巡逻船能否完成任务?若能 , 需要多长时间能追上竹筏?
竹筏速度=水流速度=40/3千米/小时<160/3千米/小时,
所以巡逻船能追上竹筏
追上竹筏需用时
(40/3)*(1/2)/(160/3-40/3)
=(20/3)/40
=1/6小时
=10分钟
一条船在如图所示的Y形河流中行驶,从A逆流行驶到b.再从b顺流行驶到c,ab=【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设AB段耗油量为y,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AB长为s
BC:v=0(y=0)
AB:y=kv^2[s/(v-3)]然后对y求导令y'=0
解的v=6
因为该函数在(3,6)递减,在(6,+∞)递增
所以在AB段静水速度为6km/s
(2)设总耗油量为y,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AB长为s
y=kv^2[s/(v-3)]+kv^2[s/(v+3)
化简后求导,令y'=0
解得v=3根号3
因为该函数在(3,3根号3)递减,在(3根号3,+∞)递增
所以v=3根号3时总耗油量最少
-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 小时候家家必备的搪瓷 搪瓷碗为什么被淘汰了
- 肥瑞的疯狂日记
- 什么动物能贴在墙上
- 摩托罗拉手机官网
- 山有墓兮墓有龙
-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 旷世杰作的秘密
- 超科学的电磁炮
- 石女是什么情况 石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