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乡村毕加索”如何点墨成金

“乡村毕加索”如何点墨成金
陈国|“乡村毕加索”如何点墨成金
文章图片

陈国|“乡村毕加索”如何点墨成金
文章图片

这是余东村建筑墙壁上的农民画“大公鸡”(5月11日摄) 。
鲜红的大公鸡栩栩如生 , 金黄的稻穗映出农民丰收的笑靥 , 绿水青山间流淌着江南风光……初冬时节 , 走进位于浙江西部山区的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 , 街巷间随处可见一幅幅色彩浓烈的墙画 。
这些墙画出自当地村民之手 。 他们踩着梯子 , 手握画笔 , 在一面面白墙上画出极富乡土气息的艺术画 。 “白天扛锄头 , 晚上拿笔头 , 卧室当画室 , 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 。
余东村党支部书记余晓勤说 , 过去 , 村里主要以种植水稻、柑橘和扎龙灯狮灯手工业为主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衢州文化馆下乡组织绘画培训 , 这颗农民画的种子开花结果至今已50多年 。
如今 , 800多人的余东村 , 参与农民画创作的有300多人 , 其中骨干成员48位 , 中国美协会员1位 , 还有6位农民画家入选“浙江省民间优秀艺术人才” 。
村民余云梅没想到 , 通过画画 , 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村庄的风貌 。 “过去丈夫外出打工 , 我留在村里看着自家橘园 。 ”如今 , 她从一个普通村妇变成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 一年仅绘墙画就能收入十余万元 。
“共同富裕路上 , 一个也不能掉队 。 ”一幅画如何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 , 带动老百姓走上“共富”之路?
柯城区沟溪乡党委副书记陈国刚说 , 外地考察团队问得最多的是“你们投了多少钱” , 但余东的做法不是靠堆钱 , 而是挖掘沉睡的农村资源 。
“全国有不少农民画村 , 但一幅画真正带动地方百姓致富的却不多 。 ”陈国刚说 , 不去挖掘每个村独特的优势 , “金点子”就是在沉睡 。 通过“市场化的大脑”唤起村民共同建设的积极性才是关键 。
【陈国|“乡村毕加索”如何点墨成金】采访人员在当地开发的农民画线上交易平台看到印有农民画图案的餐具、手提包、相框等衍生品 , 一条“农民画+”的产业链正逐渐形成 。
光靠卖画不行 。 当地村干部说 , 余东的创新在于做活一条时尚的农民画产业链 , 从卖画到卖版权、卖文创、卖旅游 。
陈国刚说 , 当地共开发出80多种农民画文创产品 , 与杭州万事利丝绸联手开发农民画丝巾等产品 , 还把农民画“搬”进了华为手机壁纸商城 。
数据显示 , 2020年余东农民画及文创产品产值超过1500万元 , 农民增收1万余元 。 农民画产业美了乡村 , 富了农民 , 余东村也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富的典范乡村 。
2021年“五一”期间 , 余东村接待游客1.5万人 , 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收入近120万元 , 农民画文创产品更是热销 。
如今 , 余东村农民画已经走出村域 , 走进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和国际文化艺术节等舞台 。 据悉 , 当地人社局还将对农民画家进行职业等级认定 , 农民画也被纳入当地职业培训项目 。
余东村乡村振兴的画布也越铺越大 , 辐射周边更多乡村 , 结合各村特色产业 , 开发出农民画碗瓷等产品 ,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
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