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培训积累后备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培训积累后备人才
文章插图
张云祥(右)正在教庚子渝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培训积累后备人才
文章插图
潍绣传承人李银凤展示刺绣工艺。(张驰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培训积累后备人才
文章插图
古琴传承人马荣盛(右)指导学员弹古琴。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培训积累后备人才
文章插图
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原所长季乃仓(右)在教学员年画。
“九千绣花女”培训、年画免费培训班、核雕免费培训、古琴传习课堂……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潍水文化城市品牌,推出一系列非遗公益培训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更加深入群众,传承效果更加突出。通过公益培训,为潍坊的非遗传承积累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传承人手把手教学潍坊刺绣再现活力
历史上的潍坊手工业发达,曾被誉为北方的“小苏州”。明朝时潍坊地区的民间刺绣十分普遍,到了清朝,潍绣得到了极大发展,潍县当时即有“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之说。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潍坊一度难觅穿针引线的“绣花女”,作为鲁绣代表的潍坊刺绣陷于濒临失传的窘境。
2015年1月,我市首次实施“九千绣花女”潍坊刺绣培训工程,由省级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丁培玲、李素贞和潍坊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以及潍坊刺绣名师田梅英负责教学。该培训工程旨在恢复民间传统文化记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民众生活,重现潍坊昔日九千绣花女的景象,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发展。
今年43岁的徐宁是潍坊市工艺美术服务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从小就喜欢刺绣,成年后,她一直想拜师学艺,但一直找不到门路。得知第一期“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消息后,徐宁特别兴奋,早早地报了名。通过学习,她掌握了更专业的刺绣知识,针法、色彩、构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015年6月,“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第一批学员毕业。为全面展示学员们的技艺,我市举办了“指尖上的记忆”首届潍坊刺绣传习作品比赛,广泛征集民间刺绣作品,徐宁的《荷花翠鸟图》在比赛中获得金奖。
学成后的徐宁不忘传承,开始手把手教学生。现在的她是“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负责人,自实施至今,该工程共培训2000多名学员,让潍坊刺绣后继无人、濒危的传承状况得到改善,为潍坊刺绣日后的普及与繁荣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李银凤是潍绣薪火传承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主讲老师,她的作品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金奖。她对刺绣有着新的思考,希望让刺绣这一传统工艺重新回到生活,让潍坊刺绣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走入“寻常百姓家”。
遴选30位年画学员专家集中培训指导
走进十笏园非遗空间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展区,五颜六色的年画,各式各样的年画木版,让人应接不暇。在展区的一角,潍坊木版年画领军人物张运祥正在教学生们画年画。53岁的张运祥自幼跟父亲学习传统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擅长年画刻版与创新,至今已从事年画创作39年。
“这里用笔要轻一点儿,这样画出来的年画才更逼真。”张运祥正在指导学生庚子渝。今年9岁的庚子渝每周末都会来上课,她画的是一幅《喜报三元》,寓意学业有成。“开学第一周画这幅画,寓意特别好。”庚子渝说,通过学习年画,她了解到了很多潍坊年画知识和潍坊的历史文化。
为了让年画得到更好的传承,我市于2017年9月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潍坊年画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培训班,30位全国遴选出来的学员在潍坊市美术馆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为潍坊年画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提升注入了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