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紫砂壶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二 )



  近代的紫砂大师 , 首推顾景舟老先生 , 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 , 炉火纯青 , 登峰造极 , 名传遐迩 。 建国后七老艺人: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蒋蓉 。
当代紫砂大师
当代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徐汉棠、鲍志强、高海庚、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吕俊杰、葛军等也各自身怀绝技 , 制作与设计皆各有专长 , 皆为一时俊才 。
紫砂壶的历史发展
1、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 , 为紫砂陶初创时期
1976年 , 宜兴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紫砂陶残器 。 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 , 这座紫砂古窑址的年代为北宋 。 1966年南京出土的吴经墓(明嘉靖12年墓葬)紫砂提梁壶一件 , 其紫砂造型 , 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窑残器的拼复件对比 , 完全一脉相承 。 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等的诗作中 , 也都有关于紫砂茶具的诗句 , 明正德年间 , 见诸文献的记载的杰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 。

    2、明嘉靖至万历年间 , 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
先有董翰 , 赵梁 , 元畅 , 时鹏\"四大家\" , 继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家\" 。 其中以时大彬最负盛名 。 其制壶技法一改早期的制法 , 完全改用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成型法 , 是紫砂技艺上的一个飞跃 。
3、明末至清代 , 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
明末至清雍乾年(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初期) , 紫砂工艺向装饰纹样 , 花样图案造型发展 。 明末项圣思所作\"桃杯\"(现存南京博物院) , 制作技巧精细 , 形象完善 , 结构纤密 , 可谓砂器瑰宝 。 这一阶段最突出的代表为康熙晚期的陈鸣远 , 作品以技巧和创意见称 。 十九世纪早期紫砂风格有很大转变 , 关键人物是仕子学者陈鸿寿(号曼生) , 他对紫砂陶艺的贡献 , 是第一次把篆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施于壶上 。 清道光 , 咸丰年间 , 杰出的紫砂名手邵大亨 , 作品选泥精练 , 造型深邃 , 技艺高超 , 开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 赢得盛誉 。

   4、近代和现代 , 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
从泥料质地到工艺流程 , 从紫砂科研到流派创新都有新的发展 , 名手有黄玉麟、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等 。 其中顾景舟的紫砂壶作品线条流畅温顺 , 气势浑厚磅礴 , 勘称\"壶艺泰斗\" 。 历代紫砂名人 , 利用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陶土 , 用灵巧的双手和聪明才智 , 赋之予艺术和灵感 , 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生命的紫砂陶艺珍品 。 近年来 , 著名书画艺术家刘海粟、李可染、唐云、程十发、韩美林等也都为紫砂作品自撰铭文 , 题诗作画 , 并自创新款 , 使紫砂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层次有了新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