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郑少秋师父,在广州逝世

11月30日 , 广州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发布公告 ,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风腔艺术创始人、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永远荣誉顾问 陈笑风先生 , 于2021年11月29日23时19分在广州逝世 , 享年98岁 。
陈笑风在粤剧艺术上造诣极高 , 代表作有《山伯临终》《粤海忠魂》《六号门》等 。 曾先后获广东省专业文艺汇演演出奖、广东省艺术节演出奖、广东粤剧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等 , 2015年被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殊荣 。
师父|郑少秋师父,在广州逝世
文章图片

先有情再有唱功
独创“风腔”流派
【师父|郑少秋师父,在广州逝世】陈笑风 , 原名 陈啸风 , 乳名阿瑛 , 广东东莞人 , 出身粤剧世家 , 父亲是著名编剧家兼电影编导陈天纵 , 曾编写粤剧“马腔”创始人马师曾的戏宝《贼王子》《冷面皇夫》等剧本 。 他毕业于广东大学土木工程系 , 后来到香港戏班担任小生 , 红极一时 。
陈笑风的表演戏路宽广、文武兼备、俊逸潇洒、传神逼真;唱腔抑扬委婉、奔放流畅、声情并茂、别具一格 , 并独创著名的“风腔”流派 , 享有“天王小生”的美誉 。
对于“风腔”的特点 , 陈笑风曾作出如下概括:“风腔”主要体现在发口上 , 唱的时候要控制音色 , 吐字、咬字、形腔的时候 , 要有“字重于腔”的习惯 。 唱腔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唱法 , 要求气息控制得收放自如 , 因此“风腔”易学难精 。
尽管如此 , 陈笑风始终坚持“先有情 , 再有唱功” , 以人物感情为先 , “其实我不觉得我有什么特别的腔 。 我没有哪一句的唱腔是绝对相同的 , 我信奉的是依从某个角色 , 考虑的是当时人物的感情 。 ”他认为 , 每个人物、人物在每一阶段的感情都不相同 , 唱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 , 要运用不同的“腔”去配合 , 才能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层次丰富 。
陈笑风最出圈的代表是《山伯临终》:“泪似帘外雨 , 点滴到天明 , 孤房冷冰冰 , 山伯孤零零 , 刻骨相思唯有病 , 一腔恨怨解不胜......” 。 该曲充分展现了“风腔”感情细腻、缠绵悱恻、流畅而富于变化的特点 , 问世以来流传甚广 , 被誉为经典金曲 。
红线女的黄金搭档
郑少秋的师父
陈笑风是粤剧名伶红线女搭档 , 两人先后合作了《刁蛮公主憨驸马》《昭君公主》《屈原》等粤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 。
师父|郑少秋师父,在广州逝世
文章图片

《刁蛮公主憨驸马》剧照 。
此外 , 陈笑风还是香港明星郑少秋的师父 。 1979年12月 , 郑少秋在香港东华三院筹款活动上演唱陈笑风的首本名曲《山伯临终》 , 之后与陈笑风见面 。 次年6月2日 , 郑少秋在亲友的见证下拜师 , 成为陈笑风收入门下的大弟子 。 2013年 , 《山伯临终》入选由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电台举办 , 由粤剧界同仁和海内外观众投票选出的粤剧“世纪十大名曲” , 主办机构特邀郑少秋为师父颁奖 。 2016年 , 在第七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桃花依旧笑春风暨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成立”晚会上 , 郑少秋登台献唱了《山伯临终》 , 为师父助阵 。
师父|郑少秋师父,在广州逝世
文章图片

德艺双馨推动粤剧传承
行内尊称“大哥风”
陈笑风为人谦逊诚恳 , 德艺双馨 , 积极参与过多种慈善公益活动 , 献爱心从不甘人后 。 此外 , 他在传承艺术、扶掖后辈方面 , 同样不遗余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