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入殓师》重映 重访内心的宁静

入殓师|《入殓师》重映 重访内心的宁静
本文图片

【入殓师|《入殓师》重映 重访内心的宁静】很久没有看见一个人很安静、专注、虔诚地做一件事 , 缓慢而坚定 。 《入殓师》中 , 主人公大悟给往生者化妆的时候是这样 , 拉大提琴的时候也是这样 。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 , 给他永恒的美丽 。 这要冷静 , 准确 , 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 , 在分别的时刻 , 送别故人 。 静谧 , 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 ”2008年 , 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新看待死亡 , 也重新理解了生活 , 13年后 , 在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变故与不安中回看这部电影 , 似乎具有别样的意义 。
一次次接触往生者的皮肤 , 轻抚面颊;将往生者的双手合抱 , 在胸前画一个圈 , 安稳地放定在胸前……无数次重复这种安渡的仪式 , 既是对死者的告别 , 更是对生者的劝慰 。
大悟似乎沉默而木讷 , 这让他在面对残酷生活时惊慌失措 。 也正因为这样的性格 , 他很能体会庄严肃穆的仪式带给人心灵的平静感 。 缓慢地完成一整套仪式 , 进入一种宁静安详的内心状态 , 屋外的漫天大雪似乎都消失了 。
如今 , 影片重映 , 这份宁静格外动人 。 我们越来越强调可量化的成果 , 键盘噼里啪啦、手机消息轰炸不断、地铁站里的人群像沙丁鱼群一般交错而过……生活如一团灰色粘稠物 , 将人困于其中 , 晕头转向 , 逐渐掩藏起甚至忘记内心对离别与死亡的疑惑与恐惧 。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又绵延至今 , 人们在被打乱的生活节奏中经历着变故与失去 , 震惊、恐惧、消沉……也许还没来得及理清这些缠绕的思绪 , 就不得不重新跨入不息的车流人流 。
当然 , 电影不仅展现了生活令人向往的一面 , 也没有回避生命的艰辛与不易 。 大悟拉大提琴的梦想破碎 , 昂贵的提琴成了沉重的负担;作为入殓师 , 听闻一桩桩隐秘的伤痛 , 无处诉说排遣;父亲和人私奔 , 抛弃妻儿 , 他是一个混蛋吗?人类的情感与际遇复杂多变又无可预料 , 片中渔港人的描述像一个悲伤的寓言:一个开咖啡馆喜欢音乐的人 , 竟然在渔港沉默地做苦力度过自己大半生 。
大悟作为入殓师的工作同样困难重重 。 第一次上门遇到的就是腐烂的尸体与挥之不去的气味;工作时间和死亡的到来一样 , 令人猝不及防;还要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与非议 。 但大悟仍愿意坚持 , 因为意义感——给往生者化妆时 , 用她生前常用的口红 , 或是戴上她生前喜欢的丝巾——把人当作真正的人 , 即使他的生命已经消逝 。
如今我们讨论“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困在大厂里的打工人”、“困在流量数据里的主播”时 , 向往的也许正是可以不被效率和流量绑架的、与他人坦诚相待的生活状态 。 影片中老奶奶坚持一个人把澡堂开下去 , 因为热水能带给劳累一天的街坊们抚慰 。 其中一个动人的细节是 , 即使时隔多年 , 她依然记得大悟在小时候父母离婚时都没有掉一滴眼泪 , 但是一个人在澡堂里却泪流不止 , 于是她告诉大悟的妻子多体谅大悟 。
生活不易 , 但我们又像大悟看到的河里的鲑鱼 , 即使终究会死亡 , 还是努力逆流而上 。 重温这部电影 , 其中展现的专注宁静的状态、工作的意义感、亲人邻里的可贵、受伤后的原谅与理解……13年后 , 这些东西非但没有过时 , 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