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雪如意”设计者张利: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

核心阅读
跳台滑雪赛道的S形曲线,最契合的文化元素就是玉如意。
为最大程度向空中腾跃,“雪飞天”找到了敦煌飞天的文化元素。
我们追求的是奥运会怎么推动整个地区从人文生活到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 张利
温润“雪如意”、灵动“冰丝带”,还有“同心”奖牌、“山水画”制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形象景观设计融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观众邂逅美妙的“中国式浪漫”。人民网采访人员将邀请多位参与本届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的设计者,揭秘这些“浪漫”如何铸就。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张利,讲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及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的设计故事。
享文化 S形赛道中的“玉如意”
人民网采访人员: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为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张利:在符合比赛标准的前提下,大家都想赛道给人留下印象,希望这种大型比赛能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例如,索契冬奥会时,在电视宣传中播放俄罗斯套娃,这就是冬奥会主办方融入自己文化的一个体现。北京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传递中国文化列入最主要的课题之中。
冬奥会#“雪如意”设计者张利: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
文章插图

从“冰玉环”遥望“雪如意”。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采访人员:为什么最终选定玉如意?设计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张利:这个传统文化元素必须是大家熟悉的,我们曾找到玉带的配扣,最后确定玉如意。因为跳台滑雪的赛道是个S形曲线,我们认为最契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如意。在得到国际雪联相关运动管理方的同意后,这个设计出发点就成立了。但在具体实施中,确定外观造型仅是100步中的第一步,剩下在于怎么来实现。
这个造型很有挑战性,“如意头”也就是顶峰的位置要构成“如意”的样子就不能太小。早在2017年,我们团队测试过几次,但都达不到预期理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如意”的设计就走不通,因为要求的体量太大。后来我想如果设计成空心的,从结构计算到空间安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如意”造型能够成功实施的一个很大突破。
冬奥会#“雪如意”设计者张利: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
文章插图

“雪如意”顶峰与出发区的视线联系。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采访人员:“雪如意”如何对应呈现玉如意形象?
张利:如意是传统吉祥物,它的S形曲线,正好呈现跳台滑雪的赛道。“雪如意”大概分3个部分:顶峰、中段和底部。顶峰也就是“如意头”的位置设计成多功能空间,相当于一个俱乐部,虽然不直接用于比赛,但跟比赛有一定的互动关系,从外部看,完全是一体的。中段“如意柄”有两个跳台,一个是“大跳台”,落差在130米至140米之间,一个是“标准跳台”,落差在90米至100米之间。结合这两个跳台,设计要考虑侧面防风,同时保证裁判塔视角不受任何死角干扰,能看到两个跳台的所有情况。中段的设计主要是为这两个跳台制作了防风的造型,这两边不对称,就是因为防风计算出来的造型就是不对称。“雪如意”底部是一个体育场,这个体育场按最小标准的足球场建设,周边看台座位都朝向体育场,同时跳台滑雪中心底部不制作常规的“反坡”,便于以后能继续使用。
可持续 “超人”场馆要向大众靠拢
人民网采访人员:“雪如意”的设计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