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休刊的《逃之夭夭》,会成为纸质言情文学的墓碑吗?( 三 )


另一条道路 , 是抱紧流量的大腿 , 在去年年初 , 根据天猫数据显示 , 以肖战为封面的《人物》杂志总销售额达到1356.6万元 , 在纸媒集体冷却的当下 , 这一数字背后是难以想象的销量 。
言情|休刊的《逃之夭夭》,会成为纸质言情文学的墓碑吗?
文章图片

《桃之夭夭》的死亡和《人物》的成功形成了讽刺的对比 , 在内容领域试图挖掘或深耕的纸质媒体甚至不能死的体面一点 , 而靠着偶像爱豆的纸媒已经赚的瓢满钵满 。 不要误会 , 我并不想指摘粉丝经济的任何不是 , 只是现在回看整个行业 , 曾经“内容为王”的纸媒只剩下了仰饭圈鼻息这一条生路 , 总会让人倍感凄凉 。
乐观地想 , 人们对于内容的价值要求已然存在 , 哪怕资本再无情 , 行业再落后 , 可始终有人愿意在内容领域精耕细作 , 以新媒体为主的传媒行业依旧值得期待 。
纸媒或许真的无力回天了 , 但说到底 , 身为令纸媒凋零的元凶 , 我们在这里对一本本消亡杂志的悼念 , 可能不是真的想要挽回一种曾经风光无两的媒介艺术 , 而是期望着世界慢一点变化 , 慢一点陌生 。 微博博主@熊小默有一段话说的很好 , 我想放在这里也正合适 。
“这几年间告别流行文化符号时的伤感 , 恐怕并不是因为她/他作为人类的阳寿已尽 , 而是这一瞬间提醒了我们已被不由自主地被推向下一个世代 , 一种介于认命与不甘之间的无力感 。
少年时曾珍视的不再被珍视 , 顶礼的不再被顶礼 , 是无情但公平的规律 。
这些符号曾是许多普通人(包括我)忝列于世的证据 , 构成了我们的记忆与身份 , 但正沿着齿孔逐一断开 , 于是人就像邮票 , 从新世代中被撕下 , 飘落 。
【言情|休刊的《逃之夭夭》,会成为纸质言情文学的墓碑吗?】人终究还是惧怕落单的 , 大概是这种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