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 “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一)”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 。 展览以“写意性”为研究切面 , 试图分别探索与呈现20世纪从30到70各个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于“写意性”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代际特征 。 作为“高峰之路”系列展的首展 , 此次展览围绕崔振宽、李宝林、陈家泠、江文湛、胡正伟、王有政、姜宝林、赵振川、郭石夫、吴悦石、郑百重、程振国、王西京、龙瑞、陈永锵、冯大中 , 这一批“30后”“40后”艺术家的“写意性笔墨”展开 。
文章图片
嘉宾合影
针对当下艺术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现状 , 《中国美术报》坚持连续两年举办了“高峰之路”主题展览 。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在采访中表示:“本次系列展以不同年龄段艺术家创作作为研究对象 , 重点突出 , 使得展览主题更加鲜明和具体 , 针对性更强 。 从展览策划和具体实施来说 , 这不仅是一批艺术家作品的集中展示 , 更是带有研究性、针对性和导向性的主题展览 。 ”
文章图片
陈家泠 西湖景色 2021年
文章图片
陈永锵 色正体直木棉雄 2017年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在采访中就《中国美术报》举办此次展览的意义进一步谈到:“《中国美术报》是美术界一张非常专业的报纸 , 正日渐形成着属于自己的美术品牌 。 报纸的宣传一直以来不单单着眼于新闻本身 , 更多是从学术角度切入来做一些有深度的话题探讨 , 此次‘高峰之路’系列展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 。 ”
徐涟表示 , 展览首先从山水、花鸟、人物不同画科着手 , 今年又按照不同年龄段对中国画的写意性展开思考 , 试图为大家呈现当代中国画迈向“高峰”的探索之路 。
文章图片
程振国 峡江旧游 2021年
文章图片
崔振宽 山涧溪流 2021年
参展艺术家代表、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姜宝林在充分肯定《中国美术报》作为艺术类专业媒体的专业性与探索性的同时 , 还强调 , 中国画不管是水墨还是工笔 , 都体现了‘写意’精神 , 写意强调的是以形传神 , 即“形”是次要的 , 抓住精神、抓住内涵是首要的 。
“在当下提出中国画的写意性研究 , 我觉得非常及时 , 虽然写意是个老课题 , 可以说每位中国画的创作者一生都在践行着对写意的探索 , 但有关写意的内涵仍有很多问题留待探讨 。 写意在当下怎么发展 , 我认为就是既要笔墨、又要现代 , 要笔墨就是要传统、要写意 , 要现代就是要把古老的中国画转向现代的中国画 , 把古老的写意性转向现代的写意性 。 ”
“写意”是与“写实”相对应的一个描述中国画学特征的概念 。 就“写意”的具体所指 , 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吴悦石表示:“‘写’就是倾泻、‘意’就是心上之音 , 能够倾泻你心上之音 , 才叫‘写意’ , 而并不是说形式上的‘简’与‘繁’ , 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读懂‘写意’ 。 ”
文章图片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陈伟@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陈伟 作品展
-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李金占作品展
- 礼乐文明|解读丨“通情达礼”的当代启示
- |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歌丽芝雅!澳大利亚当代女画家珍妮恩·歌丽芝雅水彩画作品专辑
- 三灶|新展速递:新春特别展览《迎祥纳福——馆藏木版年画精品展》正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