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青年数学家韦东奕

韦东奕|青年数学家韦东奕
本文图片

韦东奕|青年数学家韦东奕
本文图片

10月14日上午 , 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第四届青橙奖获奖名单 。 北京大学韦东奕等10位35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 , 将平分1000万元奖金 。 作为业内最早为发掘中国青年学者而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 , 该奖项吸引了不少企业和大众关注支持青年科研群体 。 韦东奕获得了这100万奖金 , 当有人问他会怎么花这笔钱的时候?他只回答了三个字:“存银行” 。
韦东奕是谁?又为什么近期会这么令网友关注?
韦东奕者 , 清华大学教授也 。
今年夏天 , 网络上正全覆盖传播北大数学院教授韦东奕的故事 , 特别是那张提着馒头、手握矿泉水瓶的照片火遍网络 , 并将其称之为“韦神、扫地僧“ , 通过各种渠道挖掘其个人的履历及隐私 。 我浏览了几篇 , 谈谈自己的想法:与读者一起交流 。
一、溯源扫地僧 。 扫地僧这个词 , 我最早是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看到的 , 是一个在少林寺里拿着扫帚扫地的顶尖武林高手 。 之后 , 经过不断演绎 , 这顶帽子传给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泰斗李小文教授戴着了 , 还配了一张他的网络图片 , 穿着紧口的黑布鞋 , 瘦削的脸上长满了皱纹 , 不修边幅 , 胡子拉碴;再后来 , 扫地僧这顶帽子又戴在安徽大学教授何家庆、哈工大讲师王晓琮的头上 , 几经辗转 , 现在这顶帽子已经花落韦东奕的头上了 。 可喜可贺呀 , “扫地僧“的帽子戴在这些学术人员头上 , 虽非赵本山的帽子 , 能拍出几十万 , 但是却成了地地道道的褒义词了 , 来形容那些深藏不露、安安静静做学问的顶尖科研人员 。 确实 , 戴着扫地僧帽子的这些人金钱意识缺失 , 社会情商低下 , 做事专注似傻 , 给钱也傻不拉几的不会花 , 与社会上有些八面玲珑 , 投机取巧的人相比 , 的确是差距不小 。 但这也验证了苏轼所说的那句话:“人间有味是清欢” 。
二、抓拍的危害无处不在 。 事实 , 网上的这组街头抓拍多少有些不负责任 , 类似的例子在近期不少 , 先是一个山东的拉面哥 , 之后又是九十六岁夜间摆摊的老人 , 这真是不拍则已 , 一拍即红 , 已经严重的影响干扰平民的正常生活 , 韦东奕亦是如此 , 你不红那哪成 , 必须红 , 有点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意思 , 真是拍客点火 , 网络吹风 , 火烧连营那 。 到头来 , 网红之人的八辈祖宗都得扒出来晒晒 。 看 , 人家韦老师的档案照都能搞到 , 真是不得了 。 档案照上的小帅哥精神着呢 , 何丑之有?
三、环保 , 消费与浪费 。 也可能是韦东奕教授太专注 , 也可能是生活习惯节俭 , 像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 每月300元的消费(事实有待商榷) , 喝水用矿泉水瓶子去接 , 为了省电不开空调不开灯 ,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梭罗的小说《瓦尔登湖》的主人公 , 但是 , 那是在森林里的近乎于原始的生活 , 这可是在国际化的大都市 。 现在的年轻人如此节俭 , 和王晓琮老师吃完饭连盘子都舔一舔真是如出一辙 , 他们二人都是名校(哈工大)的老师 , 应该说是倡导了一种社会的清风正气 , 不客气的说 , 现在的铺张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 “一次性”已经超出了正常消费的范畴 , 已经是严重的铺张浪费了 。 还有些人靠铺张浪费去耍牛逼 ,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这种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 节俭之风要靠社会的有识之士去倡导 , 靠社会公德来约束 。 现在人讲挨饿好像有些过时似的 , 甚至是以为精神病人在呓语 。 刚刚去世的袁隆平老爷子之所以专注于杂交水稻种植的动力就是饥饿 , 诺奖获得者莫言写作的动机起源于吃饭 , 为了吃好饭而写作 。 民以食为天那 , 讲节约避免铺张浪费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