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读书 | 对苏格兰文化的温情述说与诗意表达 ——读《风笛声中的城堡——爱丁堡纪行》( 二 )


城市@读书 | 对苏格兰文化的温情述说与诗意表达 ——读《风笛声中的城堡——爱丁堡纪行》
文章插图

文学作品是摹写城市文化标识和传承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文学作品反映和传递不同的城市文化风貌和历史记忆,中外文学史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对城市文化的文学命名和审美建构,阅读和解析这些作品,就是在触摸城市的肌理和体温,就是在探寻城市的精髓和灵魂。包括游记散文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都是深广的,在摹绘和阐释一种文化形态时无疑是关涉整个人类的,《风笛声中的城堡》的思想魅力也源于对苏格兰文化的理性考量,这种理性考量使得散文集在表象上虽涵纳个体生命的游走痕迹,但内蕴却充满对人类文明本质的独特感悟和颖异思考,换言之,《风笛声中的城堡》与普通域外散文游记不同,既不是浮光掠影式的风景描摹,也不是走马看花般的风物记述,而是将苏格兰文化置于现代文明背景下进行形象表述和本质揭橥,力求向读者展现苏格兰文化的意象谱系,力图彰显苏格兰文化的未来向度,表征着作者对守望生命本真和诗意人生的坚执和祈望。美国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写到:“无论如何,今日的都市更具魅力,因为只有通过她变化了的今日风貌,才唤起人们对她过去的怀念,而抒发这番怀旧之情。”《风笛声中的城堡》就是一部显时空之履痕、烁历史之灼见的散文集,作者深入历史骨殖,穿越历史风烟,以开阔深澈的视野和吉光片羽的摹写,启诱读者透过当下陆离驳杂的城市风景,回首和追缅爱丁堡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旧时光,使爱丁堡在作者絮絮低语中更具威仪感和存在感,使人们循着轻捷和缓从容的历史脚步,体会爱丁堡城市生命的律动和社会生活的嬗变,领受苏格兰文化的高古与神奇。
城市@读书 | 对苏格兰文化的温情述说与诗意表达 ——读《风笛声中的城堡——爱丁堡纪行》
文章插图

翰墨书香、锦绣文字是作家李舫文学书写的重要风格,也是《风笛声中的城堡》一书的特质和亮色。《卡尔顿的春天来了》一文以诗一般灵异奇妙的语言,将作者对时间和空间、历史和现实的哲思冥想俊逸畅达地表达出来,既天机骏利又境阔意深。《爱丁堡的春天交响曲》一文旷达疏宕、惊鸿照影,是作者透辟思想、坚实学养和超拔识见的自觉流露和集中弘发。散文集以平实朴拙的文字擦拭历史底色,以凝练传神的语言窥察文化细节,用敏锐细腻的心智参悟文明心魂,为读者展现出一个深远而丰盈、鲜活而亮丽的精神世界。捕捉和摹写画面感极强的情节和细节,是作家李舫文学书写的特色和专长。散文集《风笛声中的城堡》如同一幅镜像鲜明的曼妙画卷,在读者面前轻舒慢展、徐徐铺开,城堡、尖塔、长街、石柱、蓝天、碧海等意象,仿佛结构成一幕中世纪经典戏剧的宏大布景,读者观后产生一种生活在爱丁堡就是徜徉在历史故事中的幻觉,臻于“情景交融”“随物赋形”的审美境遇。在创作手法上,作者采用文字和画面相映互启的二元叙述方式,书中各篇什将文字可思性和照片可视性有机结合,文字涵纳的理性内曜照片运思,照片包蕴的诗意擢拔文字铺陈,一张张照片像一簇簇路标,引领读者进入广远深幽的历史隧道;一幅幅画面像一扇扇窗扉,开启尘封在岁月深处的历史传奇,正是文字与照片保持异态同质的对应关系,使文集幻化出一种“思”与“视”相互映照的审美张力,如《曾记得夏日邂逅——苏格兰和她的美术馆与艺术馆》一文,天章云锦般的文字因照片传递出更加丰赡的讯息,疏朗明丽的照片因文字呈具更加通透的质感,二者的契合与互构,意象扶疏、生面别开,叠映出一种清澄隽永的审美境界,可以说,散文集《风笛声中的城堡》以温情述说和诗意表达,使文化记忆在城市空间中氤氲流淌,使文化风情在城市旌标中定格赋形,使文化传统在城市子民中赓传流布,进而启诱读者对包括苏格兰文化在内的一切优质文化秉持尊重、尊崇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