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孙子兵法》:这本“古代第一兵书”,给我们的9个心法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共读的这本书是《孙子兵法》。善战者#《孙子兵法》:这本“古代第一兵书”,给我们的9个心法
文章插图
说到“孙子兵法”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甚至很多人都可以说上几句,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国之大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等。《孙子兵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前面我们解读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是一本书西方经典的军事著作,而我们的《孙子兵法》要比《战争论》早2300多年。《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所著,距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也被称为《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从战国以来,《孙子兵法》开始广为流传,是历代帝王将相必读经典,曾有无数人给这本书注释。古代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近代的孙中山和毛主席都对《孙子兵法》给予过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评价《孙子兵法》说过:''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当下仍是科学真理''。善战者#《孙子兵法》:这本“古代第一兵书”,给我们的9个心法
文章插图
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曹操是第一个给《孙子兵法》注释的,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意思是说:我看了那么多兵书战策,孙子是最深刻的,但世人并不掌握他的思想本质,所以我写了注解”。在曹操以后,历代共有200多家对《孙子兵法》作了注释,其中以宋本的《十一家注孙子》最为著名,这十一个注释家分别是: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这些注释对于后人理解《孙子兵法》,推动《孙子兵法》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第一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J·阿米欧。《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后,又有欧洲各国的学者们把《孙子兵法》翻译成英文、荷兰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不同文字版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发扬光大。《孙子兵法》全书仅6000多字,共分为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很多人误以为“孙子兵法”是一本奇书,就像九阳真经一样,掌握了它就可以称霸天下,武功盖世;以为《孙子兵法》中充满了奇谋巧计和阴谋诡计;以为读了它就可以出奇制胜、百战不殆。但其实孙子兵法中讲的都是很浅显易懂的道理,只是我们大多数人觉得它太简单了,以至于总觉得其中有什么阴谋。而恰恰相反,所谓大道至简,《孙子兵法》讲究的是: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讲的都是很朴实的道理,比如:能不打就不打、打不赢也不打、打赢了不划算也不打,这是“不战之法”;比如:不是一定要打赢,也可以保持不败,这是“不败之法”;比如:一定要以多胜少、以强胜弱,不要妄想以少胜多,这是“以多胜少”;比如:一定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等等。听到这些,你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呀,而且这些道理还有点被动和消极,甚至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点“怂”。那它究竟为何被誉为“古代第一兵书”呢?所谓“不战之法”,孙子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厉害的,而最厉害的是不战而胜。而如何才能不战而胜呢?这里面学问就大了,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解读。另外,孙子也认为战争是劳民伤财的事情,所以,如果能不战就尽量不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