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青未了 | 趣说外号(上)——五花八门的外号( 二 )


对智力不健全的呆傻之人,人们会给予呆子、傻子、痴儿、二憨、二百五、缺根弦、脑进水等外号。我当兵时,听南方籍战友说,他们那儿把弱智的人叫做十三点、二五六,“二五六”三位数的和仍是十三,与“十三点”同义。战友说他们家乡把人的心智比作钟表,12点之内为正常,而超过12点则过犹不及,到了13点即为不正常,因之称精神不正常者为十三点、二五六。我听后感到有趣,按南方人的比喻,人的智力竟和人体染色体一样,多一根即为不正常,会生育出痴呆孩子。
对有劣迹的人,人们会根据其行为起外号。如给盗贼小偷取外号三只手,其意来自“掱”字,“掱”指扒手、小偷;近年有称盗贼为钳工的,可能是说盗贼会撬门破锁的技术活儿。有个村往年有个小偷,夜间到集体庄稼地里盗窃玉米棒,为蒙混掩盖行踪,他随身带一双鞋,偷盗得手返回时换上带的鞋,但最终他还是被追查到,此后人们给他取外号“两双鞋”。
甚至人的身世和经历都可以成为外号来源。旧社会由于贫穷,很多农村男子娶不上媳妇,成为鳏独终生的光棍汉,被人们称之为“光棍”。每个村庄都有这类人,我村就曾有数名孤独老汉,外号大光棍、二光棍、三光棍、四光棍,当然他们不是同胞弟兄,是外号前冠上了他们各自的排行。
就人生经历而言,旧时有人为谋生而走南闯北,于是便有了小河南、老山西、老东北、关东油子之类的外号。我幼年时,村里有一个我叫老爷爷的年届八旬的老汉,村里人都称他“老欧洲客”,据说他在年轻时去过欧洲,得了这个外号。
有的外号是根据某一件引人发笑的趣事的情景、语境,为当事人取名。旧时邻村有个小伙,生的身材瘦小,妻子则身高体壮,有次晚间二人打被窝仗,小伙儿被妻子一脚踹到炕下,小伙儿落地声惊动了另一间屋睡觉的母亲,老太婆问怎么回事?小伙儿应道是枕头掉到地上了。次日妻子把夜里的事告诉邻妇,邻妇又到处传言告诉他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全村乃至十里八村,人们遂为小伙儿取名枕头,取代了他的大名,此名一直伴随其终生。
也是在旧时,有村民韩某,自小对其父母忤逆不孝,他父亲常对她母亲施以家暴,而每次韩某都不拉不劝,坐视其父殴打母亲而无动于衷。在他16岁那年的一天,其父又把其母打的痛哭,父亲已停手多时,母亲仍哭泣不止,韩某感到心烦,对其父说:“她还哭不够了,还得揍!”经他怂恿,父亲又动手打他母亲。不想这事被几个村民听到看到,遂传遍全村,人们鄙视嘲笑韩某的行为,用他所言为他取名“还得揍”,一直叫到他寿终正寝。
《水浒传》中的好汉使用的兵器可用来做外号,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等。在现实中春节贴的对联,居然也能成为人的外号的出处。
解放前邻村有位老汉,膝下无儿无女,与老妻相依为命,腾出家中一间房子,开爿杂货店,挣点蝇头微利度日。有年春节,他求人为店铺写副对联,上联是“小本经营”,下联是“兴隆发达”。年后来小店购物的人见那副对联张贴在两扇门板,上、下联起首字左右对称排成“小兴”二字,觉得有趣,说道:“就把店铺叫做小兴小店,不是很好吗?”于是这个名号叫开了。凡是到小店买东西的人都会说:“到小兴小店去。”老汉对此店名很当意,挂上了“小兴杂货店”的招牌。后来一来二去,人们把老汉也叫成小兴,不再称他本名。随着日久年深,年轻人根本不知老汉大名为何,单知叫他小兴。我在少年时,看到老态龙钟的老汉到我村卖东西,听村里人都称老汉小兴,以为小兴是他的乳名,回家对父亲说村里人叫老汉的乳名,是对老人不尊敬;父亲笑着说,那不是老汉的乳名,是他的外号,接着对我讲了小兴外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