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蜀地风情】千年“抚琴”原来是“王建墓”

永陵|【蜀地风情】千年“抚琴”原来是“王建墓”
本文图片

住在成都西门外的老成都 , 或许大都听说过司马相如在附近的抚琴台上为卓文君演奏《凤求凰》的故事 。 附近一带的道路和小区 , 也曾因此冠以“抚琴”这个浪漫的名字 。
其实 , 被明清故老们附会为抚琴台的 , 就是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永陵 。
1942年的一次考古发掘 , 不仅出土惊艳世人的“二十四伎乐”浮雕 , 还在墓室里发现一件兔头龙身谥宝 , 从而确认其陵墓身份 。 谥宝上阴刻的篆书告诉世人 , 这里就是“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的陵寝 。
王建陵墓永陵 , 全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 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 , 永陵渐渐荒废 。 到了民国时期 , 人们已经不知永陵所在何处 。
1940年 , 为躲避日军轰炸 , 当时的天成铁路局在永陵修防空洞 , 意外发现这里是一处陵墓 。 因当时条件有限 , 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请求当局暂时将其封闭 。 待前四川博物馆成立以后 , 在1942年9月开始正式发掘 , 永陵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
永陵分为前、中、后三室 。 正是在后室 , 发现了证明永陵身份的谥宝 。
考古人员发现谥宝时 , 仿帝王生前玉玺而刻的谥宝钮已经裂脱 , 玺身也开裂一分为二 。 这是一件纯净温润的白玉谥宝 , 但表面已经风化 。
尽管如此 , 仍能看出钮雕成兔头龙身 , 龙身上的鳞甲还有贴金 , 嘴腹则涂成红色 。 谥宝的前方刻凤、两侧刻龙 , 后方刻兽形纹及云纹 , 下面则刻着“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谥宝”十四个大字 。 刘舜尧说 , 正是这件谥宝 , 确认这里正是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 。
这件谥宝之所以雕刻成兔头龙身 , 是因为王建属兔 。 它不仅是判断墓主身份的重要依据 , 还因兔头龙身钮雕刻技法的娴熟和造型的栩栩如生 ,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永陵|【蜀地风情】千年“抚琴”原来是“王建墓”
本文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永陵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的陵墓 , 被郭沫若赞为“在中国学术界必有极伟大的贡献” 。
由于墓葬曾经被盗 , 地宫内填满淤土 。 考古人员担心破坏文物 , 清理泥土时就用竹签剔除 。 不仅如此 , 他们还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经纬仪、子午、照相机等考古设备 。 从当年9月至11月底 , 考古人员在后室清理出王建石像、玉册、谥宝等文物 , 确认陵墓身份 。 当时身居重庆的郭沫若从报上获得消息后 , 感叹“此事如在欧洲学界 , 必当大轰动 。
可惜中国学术空气稀薄 , 又在战时 , 竟不得集各数家有权威之学者 , 细细加以探讨 , 甚为可叹” 。
永陵|【蜀地风情】千年“抚琴”原来是“王建墓”
本文图片

【永陵|【蜀地风情】千年“抚琴”原来是“王建墓”】随着发掘的继续进行 , 考古人员又在中室石棺棺床上发现更为惊艳的“24伎乐”浮雕 。 伎乐石雕刚出土的时候 , 覆盖的鎏金和颜色都还没脱落 , 呈现出流光溢彩的耀眼光泽 。
这件精美绝伦的石刻精品 , 雕刻了22位乐伎和两位舞伎以及20种、23件乐器 , 生动再现唐及五代宫廷演奏的盛况 , 成为不可多得的音乐活化石 。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 若已获授权 , 请注明“来源:成都方志” 。
编辑:南波万
校对:汪洋李胜利
监制:毛声文
审核:赵秋玥
来源:《蜀地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