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的复旦“卷王”:抵制上瘾的事物,上自习不带手机

【 复旦&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的复旦“卷王”:抵制上瘾的事物,上自习不带手机】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赵德龙
如果多年以后,回忆起当初在复旦大学的时光,孔同学记忆最深的,可能是通往图书馆的那条路。
复旦&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的复旦“卷王”:抵制上瘾的事物,上自习不带手机
文章插图
孔同学最近多了一个昵称,“卷王”。今年11月初,复旦大学图书馆公布,过去一年里,她在医科馆累计打卡1424次,平均一天4次,被称为医科馆达(juan)人(wang),上了热搜。
复旦&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的复旦“卷王”:抵制上瘾的事物,上自习不带手机
文章插图
面对“卷王”这个昵称,孔同学并不反感,在复旦这个学霸聚集的地方,大家日常也相互取笑“你又卷了”。竞争和比较在所难免,但孔同学一年打卡1424次背后,却不只是“卷”这么简单。
一年在图书馆打卡1424次
孔同学全名孔怡德,是复旦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今年大五。高中、大学好友都不约而同习惯叫她“德德”,这个昵称她很喜欢。高中一段时期,同学们还据小孔成像这个物理现象,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小孔丞相”。
复旦&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的复旦“卷王”:抵制上瘾的事物,上自习不带手机
文章插图
被叫作“卷王”是最近的事,11月中旬,孔同学收到学校图书馆老师消息,邀请她去参加医科馆4周年颁奖活动。后来,复旦大学图书馆发布消息,孔同学过去一年累计在图书馆打卡1424次,平均一天4次,相关消息上了热搜,孔同学也被很多人知道。
大学室友换了几波,都对孔同学有个共同印象:见不到人。本科这几年,孔同学但凡有空就进图书馆。早晨寝室同学尚未醒来,她早早进了图书馆,晚上同学们已洗漱完毕她才回来,白天除上课、开班会、有朋友联系等活动外,她几乎都进了图书馆。用她自己的话说,在复旦大学的轨迹,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往返于各教学楼、食堂和宿舍之间。
图书馆内自习室位于地下一楼,二楼往上的图书借阅空间有着明确的开放时间,自习室则是24小时开放,大约能容纳六百人。孔同学习惯在自习室学习,有时去得早天还没亮,看到图书馆内有人睡意正浓,孔同学猜测:有人通宵达旦了。
“卷王”一词来源网络词汇“内卷”,指内卷胜出者,而内卷难免给人疲惫沉重之感。孔同学给人的感觉,却是属于“十分努力却不沉重”一类。面对采访人员提问,孔同学有个习惯,首先会咯咯一笑,接着重复一遍问题,再稍作沉思,最后组织语言。她语速不快,往往会在字词间停顿斟酌,寻找最准确的表达。
对于“卷王”这个外号,孔同学觉得其实并不准确。用她自己的话解释,外号来自她去图书馆次数最多,这只说明她“做功”比别人多,转化的“能量”却未必比别人多。“在复旦这个地方,优秀的同学很多,竞争和对比在所难免,而比我更优秀、取得更大成绩的人比比皆是。”
在复旦的时光是一段修行
大一的时候,坐在图书馆自习,和多数人一样,孔同学也会分心走神、打瞌睡、坐不住。经过几年的训练,现在即便在图书馆坐一天,对孔同学来说也非难事,相反却是“难得的幸福”。
复旦&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的复旦“卷王”:抵制上瘾的事物,上自习不带手机
文章插图
她总结了心法。“分心走神,其实就是‘心痒’,就像对抗身体某处发痒。我个人体验是,这个痒的程度会逐渐加强,只要不去理它,达到峰值以后就会下降,直到最后消失。”当然她也要制定策略,排除外部干扰,比如去自习室不带手机等。
对于自习打瞌睡的问题,孔同学认为,面对陌生的领域学习时自然费神,难免产生逃避的想法,就会打瞌睡。对此只能反复研究学习,直到这部分内容相对熟悉后,才学得进去。“一开始不要学太久,像跑步一样,逐渐加长时间,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