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余杭?老篾匠和他的竹编“动物园”

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埔前50号的一户农家客厅里,展陈着各式各样的竹编制品,既有家常用的篮筐匾盘,还有装饰用的精美图案,甚至还有活灵活现的家禽动物。
篾匠&余杭?老篾匠和他的竹编“动物园”
文章插图

这家主人周有财、李秋英夫妇,是闻名乡闾的竹编能手。凭着一手过硬的竹编技艺,周有财被评为区级竹器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和技能大师称号。走进百花齐放的新时代,老篾匠又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春”。
多门手艺多条活路17岁拜师学篾匠
周有财今年虚岁62岁,依旧清爽干练、精神抖擞。17岁初中毕业那年,家里请了一位绍兴篾匠打用具,本着“多门手艺多条活路”的质朴想法,周有财拜他为师当起了篾匠,3年后满师单干。
篾匠&余杭?老篾匠和他的竹编“动物园”
文章插图

“当时一天的工钱有一块五毛,赚的要比普通人多一点。”周有财笑着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篾匠活儿渐渐开始少了起来,头脑灵活的周有财迅速调转方向,做起了毛竹脚手架生意。不过,他这身篾匠手艺倒是没怎么落下,四邻八乡的村民要打个竹篮、竹席什么的,还是会慕名来请老周出手。
老篾匠做起小动物打开竹编新领域
2012年6月,周有财应邀参加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月”启动活动,和清水丝绵、茶筅、砖雕、竹刻等传统手工艺人同台秀技。
篾匠&余杭?老篾匠和他的竹编“动物园”
文章插图

看着同行们做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手工艺作品,周有财受到启发:传统的竹制农具、用具日渐式微,但竹编工艺品却有一定市场。回来后,他尝试用竹篾编制一些小动物,没想到打开了一片新领域。
一开始,周有财从耳熟能详的家禽家畜入手,用竹篾编一些鸡、鸭、狗、牛等等。为了便于作品展示,他还自学电焊技术,先搭好铁质框架,再编制外形,这样做出来的成品足够牢固,甚至人坐上去都不会垮塌。
篾匠&余杭?老篾匠和他的竹编“动物园”
文章插图

周有财用竹篾编出的小动物惟妙惟肖、憨态可掬,不得不说,他对美术创作确有天赋。
周有财从没学过绘画,不懂所谓的线条、色彩、比例、构图,也从不打草稿,上手就编,但做出来的“动物”却总是栩栩如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一个字:像!对于自己没有亲眼看到过的动物,怎么编制呢?“我看照片呀,用手机上网搜一些动物图片,照着做就成了!”周有财自信满满。
在周有财的竹器具陈列室里,放着一只竹编的大象,长2.2米、高1.4米,扬着长长的鼻子,仿佛在悠闲地嬉戏。老周告诉采访人员,这头大象他足足编了一个半月,为了逼真地展示大象的形态,甚至连扬起的鼻子上的折皱都用篾条细致地体现出来。在长乐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展陈着一只2.1米高的竹编大松鼠,也是周有财的作品。“这是我做过的最大的动物。”他自豪地说。
编制功夫不逊色老伴也是竹篾高手
竹器具陈列室还挂着一个竹编的二维码,采访人员用微信一扫,马上就跳出一个名为“秋天”的联系人。看似杂乱无章的二维码也能用篾片编织?
篾匠&余杭?老篾匠和他的竹编“动物园”
文章插图

“这是我编的,不是老周做的!”周有财的老伴李秋英兴奋地说,“花了我一天时间,拿手机扫一下就能成功!”
李秋英告诉采访人员,她年轻时在竹器厂上班,也学得一手好技艺。“我不会剖篾,但编制功夫比老周还要好一些呢!”她笑着说。陈列室墙上挂着的几个漂亮的竹编花纹和“福禄寿喜”四个字,百丈镇“人人三小时”公益活动二维码等,都是她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