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明代的一副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流传至今已成了经典名对( 二 )


对联$明代的一副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流传至今已成了经典名对
文章插图

这幅对联其实是徐渭写给他儿子的,告诫他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能在适合学习的大好光阴浪费精力和时间,反而沉溺于享乐,白白浪费了时光。不得不说徐渭不愧是文学大家,原本只是简单的劝诫,经他的手写成对联,顿时充满了趣味,也让人充分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三、对联妙事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骚客都写出了有名的对联。比如同样是明代文学大家的唐伯虎,就有写下一个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这幅对联乍一看不如徐渭所写下的那副对联来的巧妙,其实也是蕴含了唐伯虎的巧思的。
这个上联奇妙的点就在于它不管是正着读还是反着读,我们所说出的读音都是一样的。这是唐伯虎有一天来到一间寺庙,庙里的小和尚将一副方丈师父画的荷花展示给唐伯虎看,并请唐伯虎为这幅画题字,唐伯虎沉思良久,灵机一动,写下了这个精巧的上联。
对联$明代的一副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流传至今已成了经典名对
文章插图

在唐伯虎写下这个上联之后,流传了很久,也有许多文人冥思苦想,写下了许多下联来搭配,但总好像差点意思。直到清朝时,有一个诗人看见了,他叫李调元,他对出了一个“书临翰墨翰林书”的下联。其实,“上”对“临”是有些对不上的,但是相比更多和唐伯虎的上联八竿子打不着的下联,李调元的这个下联也是足够精妙了。从意境来说,画对书,倒也显得工整对仗,上下呼应,富有奇趣。
【 对联$明代的一副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流传至今已成了经典名对】对联$明代的一副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流传至今已成了经典名对
文章插图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联的形式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也更加的多样,但基本的韵律、对仗还是评判一个对联好坏的主要因素。好的对联不仅读起来和谐优美,在形式上也富有趣味。就如同徐渭的“好读书不好读书”和唐伯虎的“画上荷花和尚画”一样,读来朗朗上口,也让人忍不住赞叹文人的巧思。
四、总结
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饱含着多种多样的文明财富,守护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宝都需要我们所有现代人的努力,才能不让它们消失于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就如同徐渭在他的对联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在该读书的年纪读书,充分的学习知识,一定不能浪费光阴,不然在老了之后,就只能摇头叹息,却也无济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