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明朝张九一,是怎样创造出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的奇迹的?

作者:齐云轲
封疆大吏#明朝张九一,是怎样创造出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的奇迹的?
文章插图
从笔者的老家新蔡县韩集镇往东南走十余里,距离孙召镇街不远的地方,有个村子叫绿波楼。这个村子虽然看起来与其它平原上的村庄并没什么两样,但因为在明朝出了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张九一而闻名遐迩。
封疆大吏#明朝张九一,是怎样创造出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的奇迹的?
文章插图
一、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张九一,字助甫,号周田,生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父亲张苹是当地有名的秀才,由于对科举考试的失望,消磨了进仕途之心,遂在老家开馆授徒,当起了私塾先生。
张九一自幼聪颖,在父亲的督促和悉心教导下,学习刻苦,成绩斐然。十九岁的时候,他赴省应举,考中《易经》第一名,是为“经魁”。第二年,也就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高中进士,为第三甲第九十三名。比起那些穷经皓首埋头苦读大半辈子、犹如《儒林外史》里范进一类的人来,张九一够幸运的,他中进士时才二十岁,可谓少年得志。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少年张九一被任命为湖北省黄梅县知县,到任后就整治了当地一个恶霸。此恶霸依仗有做官的亲族撑腰,在当地飞扬跋扈、祸害一方,而历任的知县投鼠忌器,不敢将其绳之以法,更加助长了其嚣张气焰。张九一不动声色,明察暗访,查到了此恶霸作奸犯科的铁证后,迅速将其逮捕,依法惩办,县内遂安,大快人心。
嘉靖皇帝的儿子景王朱载圳病死后,因为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而封国废除,灵柩需要运回北京城安葬,途经巴陵,随行的宦官让张九一拿出一千两银子给他们做盘缠。张九一明知这是他们胡作非为、公开敲诈勒索,就说:“你们先走,银子随后送上。”可是,他们走了很远还不见人送银子来,就夜宿等待。张九一带领数百民众趁夜色鼓噪着,虚张声势迫近景王护灵车队,宦官见此,以为是强盗来了,赶紧护着灵车跑路了。
封疆大吏#明朝张九一,是怎样创造出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的奇迹的?
文章插图
二、遇见知己,死且不避何惜乌纱
黄梅县知县任满后,张九一迁吏部验封司主事,成为京官。在北京城,张九一遇到了一生中的挚友王世贞。王世贞是明朝的文坛领袖,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王世贞称张九一为“笃行君子”。
他们二人志同道合,经常与一些文友相聚,诗酒唱和,吟诗作赋,品评天下文章,有时也不禁痛切时政,对一手遮天、陷害忠良的权奸严嵩、严世蕃父子深恶痛绝。在与严世蕃饮酒时,多才多艺又能言善辩的王世贞多次旁敲侧击、指桑骂槐,虽未言明,但在座者均能会其意,致使严世蕃怀恨在心。
后来,王世贞的父亲、蓟辽总督王忬因看不惯严嵩擅权危害正直朝臣而获罪,被打入死牢。许多熟人见此皆不敢再与王世贞接近,唯有张九一与之来往依旧。王世贞也怕连累张九一,就劝他暂时别来找自己了,而他却说:“士为知己者死,死且不避,我何惜头上乌纱?”
为让严嵩放过父亲,王世贞与弟弟王世懋多次忍辱前去跪求严嵩,声泪俱下,但严嵩嘴上说一定会尽力营救,最后还是斩了王忬。王世贞兄弟遂与严嵩父子结下了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张九一还未来得及去劝慰王世贞,就被贬为南京尚宝司少卿,被赶出了北京城。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保留着自明太祖开始设立的一整套政府班子,但是徒有其表,在这里做官没有什么实权,多用来安置政治斗争失败的官吏或失宠的勋戚,以及年龄上临近退休还不能退休的老干部。所以,让张九一去南京当尚宝司少卿,显然是严嵩父子暗箱操作,使他被朝廷给边缘化了。